▲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船檢
昨日,中國船檢發布了名為「《紅海行動》中最大的穿幫鏡頭」一文,引發了行業內的一片熱議。
某航運媒體王海主編髮長文讀後感表示,「很少聽說有索馬利亞海盜有劫持,或者說劫持成功一艘航速在20節以上、幹弦很高的貨櫃船案例。事實上,我們耳熟能詳的海盜劫持大案,大多發生在航速緩慢、幹弦較低的幹散貨船和油船身上。所以電影如能選擇後兩種船做拍攝用,對航運行業細節的把握就更完美了」。這個點評既專業又中肯。
國際海事局也在本刊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一定要注意船體幹舷高度,防止海盜在吃水線最低點登船。並確保在通過高風險區域時船舶要全速航行,最少保持18節航速。
再回到電影本身,作為航運人,值得高興的是,除了「加勒比海盜」和「海賊王」外,近兩年,在海洋建設強國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票房冠軍的電影中也不乏出現「航運元素」,無論是去年《戰狼》中的吳京水下單挑多名海盜,還是今年《紅海行動》中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成功解救被劫持貨輪船員的反海盜場景都讓觀眾看得過足了癮。對傳說中的大名鼎鼎的「索馬利亞」海盜也是平添了許多神秘感。那麼真實的索馬利亞海盜是怎樣的呢?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升級加碼,海盜也玩起了高科技。我們首先還原一下近年來最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海盜事件。一群海盜劫持了一個裝滿貴重貨物的貨櫃。這一行為與海盜之前的作案手法頗為不同,他們沒有劫持船舶,也未將船員作為人質,而是登船後,按照事先通過黑客掌握了該公司的貨物清單,用手機掃描條形碼找到貨櫃後盜走,揚長而去。經分析,海盜通過軟體漏洞上載到伺服器,進行遠程訪問伺服器之後,下載了該船運公司的提貨單。也就是說,上船前,海盜便鎖定了目標。
顯然,藉助高科技和網際網路手段,海盜的劫掠方式也開始升級換代,慣用的乘快艇、快速登船、劫持人質、索要贖金的暴力方式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用起了高科技、玩起了網際網路+ 的「新派海盜」,似乎少了些昔日的兇狠殘暴,多了一些陰險狡詐。
現在的海盜,真可謂「與時俱進」,已從漫無目的的隨機搶劫變成了有計劃、針對性更強的行動。
這與曾經親身深入到索馬利亞海盜「出產地」邦特蘭的加拿大記者傑·巴哈杜爾說法一致,在其所撰寫的《致命的海域》中提及,海盜的選擇對象起先是漫無目的的隨機作案。而伴隨著科技發展以及投資者的不斷「加碼」,手持AK47、配備各種雷達、坐擁母艦的海盜已經成為主流趨勢。且海盜對於情報的搜集也更趨向專業化,所謂的一些敏感細節並非那麼神秘,當你連上網絡,打開在線海上追蹤服務網站,只要繳納會員費,便可獲得船舶的定位信息。
另外,黑客的出現,也只是現代海盜利益鏈條上的一個節點而已,順著這條軌跡能夠「揪出」隱藏在背後的「黑手集團」,且「新派海盜」集團的分工已細化得像一家精密運轉的公司。以索馬利亞海盜的贖金分配為例,屬於金字塔型,50%的贖金進了攻擊者的口袋,30%分給投資人,剩下的20%分給崗哨。
其中,翻譯人員在海盜的作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有經驗的翻譯還極其搶手。以投資海盜的活動方式看,更已細化為「獨資」、「合資」和「眾籌」三種模式。可見,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海盜逐漸成熟的手法已經不容忽視。
中國船檢獨家文章,歡迎轉載或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船檢或國際船媒」,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