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關於 # 李彥宏獲水 # # 李彥宏為什麼被潑水 # 的話題,一直佔據著微博熱搜榜。警方經過一天的調查,在7月4日對案件有了最終的結果:對嫌疑人程某某尋釁滋事的行為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啥?潑水會被行拘?有些小夥伴可能驚呆了!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和小編一樣是個「小法盲」,對判決結果中的尋釁滋事所涉及的法律知識充滿好奇呢?
讓我們一起去中國知網的《中國法律知識資源總庫》去好好探一探這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尋釁滋事到底涉及到哪些法律呢!
輸入lawnew.cnki.net進入首頁面,我們首先需要選擇法律法規庫,輸入檢索詞 尋釁滋事 ,檢索相關的法律法規。
同時推送和此條法規條目相關聯的學術文獻,擴大我們的閱讀資料。
《中國法律知識資源總庫》中法律法規庫新增了中國香港法規,便於做比較法研究。
經過小編這樣一檢索,小夥伴們是否對尋釁滋事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呢?一起輸入lawnew.cnki.net的網址,到《中國法律知識資源總庫》了解更多吧!
小編和大家一樣對 # 李彥宏為什麼被潑水 # 充滿了大大的疑惑,但迄今真正的原因都未調查出來。但事後,疑似肇事者的微博被曝光,一個微博名為 # 直男上樹 # 的用戶連發七條微博全程直播了自己的準備過程。
潑水這個事情本身可能並沒那麼嚴重,重點是場合和動機是什麼?這也是更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去努力找尋的答案。
那麼,究竟如何判定善惡呢?善 與 惡 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絕對的界限又在哪裡?
這不禁讓小編想起了前幾天熬夜追的一部豆瓣評分9.5的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部劇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沒有特定下手目標,隨機挑選被害人的殺人事件),完全把人性中的善與惡,痛苦與矛盾撕開。聚焦的,其實也是一個「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故事。
這部劇中讓小編感觸最深的是劇中安排了一條患思覺失調症導演的支線,他的故事大約能解答部分殺人犯從何而來的疑問,身處一個充滿戾氣和缺乏理解的社會,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都覺得命運諷刺和不公,但極少有人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恐慌,甚至一個眼神或社交媒體上無意的一個贊同或反對,可能都在無形中製造了我們身邊的「惡」,我們一邊咒罵,一邊身為兇手而不自知。
不知道在追劇的小夥伴有沒有對思覺失調症充滿疑惑,小編又要帶大家來解惑了。
我們選擇知識元檢索裡面的知識問答,輸入檢索詞思覺失調症,就可以獲得與此相關的信息了。
哇哦,原來思覺失調症就是我們尤為熟悉了解的早期不正常的一種精神狀態。
通過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防患於未然呢!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檢索主題是 思覺失調症 的相關文獻,並進行可視化分析。
通過簡單的可視化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研究思覺失調症的文獻中英文文獻所佔比例最多。可惜的是,並未有中文文獻在研究思覺失調症。
「全天下沒有任何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整部劇中最刺痛人心的,應該就是兇手的媽媽哭著喊出的這句話。
這也不禁讓我們對 家庭教育 多了些思考。
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獻,中國知網也可以給你更多參考。一起找來看看吧!
我們可以通過五種檢索方式:一框式檢索、高級檢索、句子檢索、句子發文檢索、專業檢索 去找尋相關的博士論文、碩士論文、會議、報紙等文獻資料。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檢索框右邊的出版物檢索 進行整本或者整刊的瀏覽和下載。
選擇期刊導航,輸入檢索詞 家庭教育,選擇相應的期刊,就可以進行整本閱讀和下載了哦。
同時,如果你想投這本期刊的稿子,那麼也可以在期刊的詳情頁面裡面的 投稿 中去了解詳細的投稿要求信息哦。
我們與惡的距離可能也就一個轉身而已。我們每個人都肩負使命,也同時在惡的邊緣徘徊,可以不原諒,可以不理解,但請不要踏出惡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