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線影片租賃平臺Netfilx出品的政治題材電視劇《紙牌屋》於2013年首播,至今已播出六季。故事講述野心勃勃的政客弗蘭西斯.安德伍德為爭奪白宮權力而進行的一場場爾虞我詐的政治爭鬥。在政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不是敵人就是朋友,但這是否就是政治的全貌?在這部劇集中,除了展現政治中的黑暗冷酷、玩弄權術、追逐利益,又是否有能提供給我們進行深層次思考的東西?
大部分的電視劇作品很難被看作獨立的藝術作品,它們或是社會文化的樣本,或是商品經濟的表徵,只在文化生產的視域下才具備研究價值。對於《紙牌屋》(House of Cards)來說,它首先當然仍是娛樂的、消費的。馬雲正是瞄準了這一點,在去年天貓主辦的雙十一晚會上,他請來了凱文·斯帕西,讓他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忽悠中國觀眾網購。然而,從作品本身看,《紙牌屋》卻超出了大部分美劇所隸屬的文化商品範疇,具備了進行深層解讀的可能。
《紙牌屋》讓我們看到了通往權力之路的血腥與殘暴,但它同時卻也讓我們看到這種殘暴背後所隱藏著的政治的另一種可能。與施米特截然相反的,捷克的政治家、詩人哈維爾提出一種基於「良心」的政治。
從《紙牌屋》第一季第一集開始,我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弗蘭克的所有一切行為,其根本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為了獲得並保住總統的位置嗎?保住了又能怎樣呢?難道在弗蘭克的所有一切行動中,就不包含任何理想性的東西?迄今為止,我們無法察覺出任何蛛絲馬跡,也許這正是《紙牌屋》的邏輯,只有權術,沒有目的。正如我們從自身的政治史所領悟的:「運動的目的只是運動本身。」但是也許就在下一季,我們就能瞥見這個罪惡滔天的操控者的真正內心。也許可以是這樣:搭起紙牌屋是為了摧毀紙牌屋,集權是為了創建更美好的未來。這又是我們無比熟悉的一種思想,也曾受過它的巨大的欺騙與傷害。集權者的理想很可能轉化成更為巨大的災難。但是理想本身,難道有錯嗎?難道那份政治的「理想」不就是 在「敵」與「友」的黑暗政治哲學的指導下,才慢慢蛻變為其對立面的嗎?
就藝術創作而言,也許只有走到這一步,《紙牌屋》才能真正地從眾多的文化商品中獨立出來,獲得一種更為深刻而持久的意義。它才有可能在藝術的尺度上,獲得與加繆的《卡裡古拉》和迪倫馬特的《羅慕路斯大帝》同樣的高度。
請掃碼關注思大大資源分享庫微信公眾號回覆:紙牌屋 即獲取1-6季資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