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中東五:阿以第四次中東戰爭

2021-02-19 高博新視野

孫子兵法日:衢地要衝,兵家必爭,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以色列的地緣戰略。)

中東乃「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為交通樞紐,是兵聖孫武所謂的「衢地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以色列孤懸於伊斯蘭世界,一面靠海,三面皆敵,乃兵法所云之「死地及圍地」。

以色列處死地則敢於死戰,處圍地乃出奇謀。

以死戰求生存,以奇謀(戰略+外交;中東戰爭從來不全是是阿以之間問題,中東每一件重大事情都有世界超級力量的影子。)求發展。

(以色列的擴張。)

第二次中東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慘勝,雖然從搶佔了阿拉國6700平方公裡,面積擴展到了2萬多平方公裡。但缺少戰略縱深的窘境依然沒有去除,四面皆敵,一次大敗便面臨滅國的風險。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解除了埃及對蒂朗海峽的封鎖,亞喀巴灣的航行不再受阻。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阿以戰爭中的轉折之戰,此戰後以色列獲得了與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均勢。

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薩走廊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六日戰爭後以色列控制的區域。)

六日戰爭後,阿拉伯聯軍大敗,但阿拉伯國家積極籌備準備復仇。

戰前,埃及和敘利亞做了充分的軍事外交準備。

戰前及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得到了蘇聯及幾乎所有伊斯蘭國家的支持,以色列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美國空軍曾裝扮成以色列空軍參戰),歐洲國家保持中立。

(正在前線視察的敘利亞前總統 哈菲茲-阿薩德)

戰前實力對比:以埃及敘利亞為主的阿拉伯聯軍軍隊57萬人,坦克4000餘輛、作戰飛機1000餘架。

(戰前以色列常備部隊。)

以色列常備軍11.5萬餘人,預備役20餘萬人。坦克1700輛、作戰飛機500餘架。

1973年10月6日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及敘利亞軍隊在戈蘭高地發起了對以色列軍隊的突然進攻。

戰爭的頭一至兩日經過周密準備以實施突襲和兩線夾擊的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還越過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攻擊埃及軍隊。

10月24日,在美蘇的強力介入和壓力下,以色列被迫和阿拉伯聯軍停火。

戰爭結果:阿拉伯國家:死亡8500餘人,損毀坦克2200餘輛,損毀飛機約440餘架。

以色列:死亡2800餘人,損壞坦克850餘輛,損毀飛機約110餘架。

(埃及總統薩達特。)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影響。

a,埃及意識到無法在軍事上消滅以色列,埃及總統薩達特在美國的斡旋下,埃以在1979年籤署了《戴維營和約》。以色列將西奈半島還給埃及,換取與埃及的正常關係與長久和平。

埃及也因此被從阿拉伯國家聯盟裡驅逐。此前埃及一直被當成「阿拉伯國家裡的領導者」

(阿拉伯國家聯盟。)

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石油輸出國組織。)

b,為了報復美國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在沙特的領導下,對美國實行了石油禁運,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機。

總之,以阿戰爭由於有以美國為首的區域外力量的參與,只是一場有限戰爭,不可能有真正決定性的輸贏。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探索發現: 中東戰爭 (2013)》上、下集
    紀錄片《探索發現:中東戰爭 (2013)》上、下集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http://tv.cctv.com/2013/05/09/VIDE1368039069607570.shtml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3-05-08(中國大陸)
  • 中東史之五部中東歷史紀錄片推薦
    有時,也將近東地區的一些阿拉伯國家也包含在其中;阿富汗在地緣政治領域屬於中亞地緣區,然而,地理角度屬於西亞國家;有時,也將其列入中東國家(西北大學中東所彭樹智教授主編的《中東國家通史》便有阿富汗卷)。        從廣義上而言,阿拉伯世界均為伊斯蘭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 阿以衝突一;為何中東會成為世界的火藥桶?
    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中東處於西歐,南亞及東亞貿易路線的樞紐位置。)其次,地緣條件惡劣,極難統一;中東核心地帶新月沃地無法形成力量中心,統一周邊抵禦周邊板塊的力量侵襲。中東的核心是肥沃的新月地帶。
  • 小新聞︱40種地圖讓世界理解中東
    11.2011年的阿 拉伯之春16.1947年以色列的建立和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17.奠定今天邊境線的1967年中東 戰爭28.1989年,分 裂阿富 汗的戰爭30.阿 富汗 戰爭中最重要的部分
  • 石油是中東不穩定的因素,而前後三次石油危機,原因究竟是什麼?
    說起中東,很多人都會想起:穆斯林、宗教、恐怖主義等關鍵詞。今天,咱們就來看看中東事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另一個因素:石油。上世紀60年代,為調整國際石油價格、抵制西方的剝削,亞非拉的一些石油生產國建立了一個石油資源的管控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
  • 若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從哪裡開始?美俄態度罕見一致:一定不是中東
    無論哪種觀點,都從側面說明,並非擁有核彈就可以制止戰爭的發生。一旦美俄兩國發生大規模衝突,勢必將會引起連鎖反應,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那麼,如果爆發世界大戰,哪裡會是主戰場呢?由於中東地區常年處在戰亂狀態。
  • 《中東的希望》報告:基督徒離開中東影響甚巨
    戰爭與迫害令中東基督徒不斷流失,敘利亞與伊拉克情況尤其嚴重。新一項報告稱,基督徒繼續流失將令該區損失嚴重。該報告由三間基督教慈惠機構及一所大學聯合撰寫,內容稱,基督徒是中東歷史文化不可或缺之部份,至今在社會發揮影響力,特別在教育、醫藥、科學與工程學等方面。又指敘利亞與伊拉克流失基督徒人口,不僅破壞社會結構,更有損兩國經濟。
  • 阿拉伯國家不是中東,中東也不是西亞
    中東或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亞洲西部與非洲東北部的地區。 它包括部分西亞和非洲埃及。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
  • 埃及媒體終於看出來了:美國是中東動蕩的製造者和中東問題的根源!
    隨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電視講話中也宣布,在美國的斡旋下,以阿兩國達成了「全面和正式」的和平協議。在美國支持下達成的阿以協議,真的能為中東和平帶來曙光嗎?埃及《金字塔報》副總編輯塔裡格·蘇努提 認為,美國的所作所為從不是為了和平,而只是為了美國的利益集團服務。川普的這一行為,也無非是為了增加其11月份大選中民眾的支持,絕不是為了中東人民的利益 。
  • 以色列警告美國:如果拜登返回伊核協議,戰爭陰雲將籠罩中東
    請點擊上方  關注中東觀察者
  • 【飯局讀圖】40種地圖讓世界理解中東
    ‍‍‍‍14.中東的少數民族‍‍‍‍‍‍‍15.全球穆斯林人口分布‍‍‍25.伊朗的宗教與民族分布31.一百年前的沙烏地阿拉伯和它的鄰居35.伊拉克戰爭時期的巴格達種族清洗
  • 中東,昨晚「歷史性突破」!
    聲明還說,這個「歷史性外交突破」將促進中東地區和平。阿聯和以色列代表團將在未來數周內籤署雙邊協議,涉及投資、旅遊、直航、安全、互設使館等。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8月13日晚,為了慶祝以色列和阿聯兩國關係正常化,以色列特拉維夫市政廳的外牆以阿聯國旗的顏色點亮。
  • 如今的中東到底有多混亂?看看女人的處境就知道了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整體趨於和平,大部分國家都開始發展民生經濟,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希望發生戰爭。目前世界上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小規模的戰爭和摩擦。其中戰亂頻繁的地區當屬中東,中東地區盛產石油,舉世聞名,而石油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中東石油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都是戰爭不斷,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等國都是軍事實力相對弱小的國家,雖然懷裡揣著肉,但是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下保護不了,還是要被人搶走。那麼如今的中東,到底有多混亂呢?
  • 在中東,土耳其的綜合國力最強,為什麼卻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在廣義上,中東地區還包括北非諸國,以及索馬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也就是下圖的淺綠色國家。二戰結束後,由於發現了大量的石油資源,中東的地緣重要性日益凸顯,成了大國之間相互角力的鬥獸場。數十年來,大大小小的戰爭、恐怖襲擊幾乎就沒有停止過。一般認為,在這些中東國家中,土耳其的綜合國力是最強的。
  • 【基督教新聞】 基督徒離開中東影響甚巨
    戰爭與迫害令中東基督徒不斷流失           該報告由三間基督教慈惠機構及一所大學聯合撰寫,內容稱,基督徒是中東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份,至今在社會發揮影響力,特別在教育、醫藥、科學與工程學等方面。又指敘利亞與伊拉克流失基督徒人口,不僅破壞社會結構,更有損兩國經濟。
  • 走出去 | 深耕中東市場再結碩果,113輛安凱C7客車駛入「中東心臟...
    敘利亞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特別是常年戰爭導致的複雜道路條件,這無疑是對客車產品的品質以及適應性、穩定性等方面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 提醒:前往中東地區注意防止傳染中東呼吸症候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公布的信息,自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4日,全球共向WHO通報了828例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實驗室確診病例,其中287例死亡。中東地區(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約旦、阿曼、科威特、葉門、伊朗)、歐洲(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希臘、荷蘭、尼德蘭)、非洲(突尼西亞、埃及、阿爾及利亞)、亞洲(馬來西亞、菲律賓、黎巴嫩)、北美洲(美國)等22個國家報告了確診病例。截至目前,所有中東地區以外國家報告的首發病例均有中東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伊朗終於承認:只有一個國家能讓中東重歸和平,不是俄羅斯
    當今世界局勢總體和平,但是局部地區仍舊戰火不斷,例如中東地區就常年不得安寧,而這些地區的戰爭,都和美國有著重要的關聯,多年來美國四處點火,導致很多地區戰火不斷
  • 中東難民無家可歸,西方稱中國有責任收留,我國僅回了7個字
    中東地區因為石油資源一直是各國爭相搶奪的對象,也因此常年戰火不斷,受戰爭的影響,中東地區出現了大批難民,其周邊國家就成為了他們首選的避難所
  • 美國:中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有大國擔當接收中東難民
    謝謝為什麼,世界大戰都能在數年內結束,中東戰亂卻始終難以平息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從中東亂局的形成原因說起。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當前的中東地區就像身處戰國時代,群雄爭霸,各方都想成為最終一統天下的王者。此時,關於領土、能源、權勢以及文化勢力的爭奪是必然現象。可如果從國際角度出發,世界強國對中東局勢的橫加幹涉,才是導致這場戰火難以被根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