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工程技術導則》(以下或簡稱「《導則》」)(RISN-TG016-2014)的出臺將對流化床技術與垃圾焚燒市場有何影響?中國固廢網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楊瑞雪
近日,由住建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主導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工程技術導則》(以下或簡稱「《導則》」)(RISN-TG016-2014)正式發布。這是首部針對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的指導手冊,它的出臺將對流化床技術與垃圾焚燒市場有何影響?日前,中國固廢網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汙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兩位專家均對《導則》的制定表示了肯定。
為流化床焚燒市場設立了門檻
「目的應該是規範,而非放任不管。」
「《導則》為流化床焚燒設置了門檻,規範了市場。」聶永豐對固廢網記者表示,我們的目的應該是規範,而非放任不管。在流化床存在爭議的時期,行業多採取迴避態度,但這種態度對流化床技術與市場的成熟,乃至整體垃圾焚燒產業的進步是不利的。
據悉,在流化床近15年的發展歷程中,存在著少部分焚燒廠家採用類似小火電方式,打著焚燒垃圾的名義燃燒煤多發電套取補貼的現象,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技術發展帶來了諸多阻礙。
王琪也表示,《導則》出臺,對於規範流化床焚燒市場有重大意義,將有利於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出現。另外,兩位專家同時表示,《導則》的出臺將有助於流化床技術本身的升級進步。
據中國固廢網記者了解,以往我國實施的垃圾焚燒技術標準與導則等,主要是規範採用爐排爐技術的焚燒廠,流化床焚燒工程原則上也須遵循,但因兩者技術有別,標準的適用性與指導性大打折扣。而具有針對性的《導則》,對流化床焚燒技術發展有著現實性的指導意義。
流化床與爐排爐的市場劃分明確
「不再是誰將取代誰」
「《導則》出臺後,流化床與爐排爐的市場劃分將更明確。」王琪稱,流化床與爐排爐將不再是「誰取代誰」,而是界限清晰,各有利弊,各有適用。比如流化床焚燒雖然飛灰產量高,但其爐渣產量則相應較低。
據大智慧阿斯達克通訊社報導,到2014年5月,內地建成並投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約178座,總處理規模16.6萬噸/日。其中採用爐排爐技術的電廠達到106家,設計處理規模10.5萬噸/日,採用流化床技術的電廠為67家,設計處理規模5.8萬噸/日。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流化床雖然早期存在一定爭議,但在我國生活垃圾焚燒市場佔比並不低。聶永豐和王琪都表示,流化床焚燒技術更適用於垃圾熱值不高的中國城市,與汙泥等固廢協同處理也更具優勢。而經過企業、設備廠家多年的實踐與完善,流化床技術也是在不斷進步與成熟。
據悉,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技術經歷了工業化示範、產業化示範、完善提高、成熟推廣四個階段,經歷了摻煤比從超過20%到低於20%的過程,也形成了包括垃圾預處理、給料、分選、熱控、煙氣處理等一整套系統化的集成技術。
王琪強調,所有技術都有其利弊,最重要是考量其適用性。中國固廢網記者得悉,針對流化床焚燒技術的飛灰產量高等問題,《導則》也提供了應對措施和控制手段,旨在引導流化床焚燒技術揚長避短,向著高效、清潔等方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