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時期的4名前正副部長發表聯合聲明警告,大馬昨日確診病例創下3027宗新高紀錄,已顯示政府無法控制第三波疫情,國內醫療系統也處於崩潰邊緣。
4名前正副部長,包括衛生部的前正副部長拿督斯裡祖基菲裡與李文材,以及能源、科學、科技、氣候變化及環境部的前正副部長楊美盈與慕妮拉。
他們共同呼籲國盟政府,在大馬進行大規模檢測工作,尤其是在高風險地區,如外勞居住區、監獄和附近的社區;同時對追蹤系統進行徹查。
「根據國會答覆,政府機構每天可進行近1萬9489項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即衛生部可進行1萬6670項、國防部可進行2819項;私營部門可進行5萬9485項,意味著我國每日總檢測能力是近8萬項PCR檢測。」
他們今日發文告指出,大馬近80%確診者是無症狀的,大規模檢測能儘早隔離病患,阻止進一步擴散至其他社區。
「結合流行病學數據和人工智慧,可以得知風險排序法,尤其是在大型感染簇群的社區。」
他們以雪州官聯公司Selcare在爆發的巴生工廠附近地區進行免費檢測為例,引述他們在巴生高陽苑的兩次社區檢測結果,表明確診率為4.4%。
他們指出,世衛組織建議的控制在社區擴散的確診率值為少於5%,但是在8個已完成的社區檢測中,確診率是介於7%至25%。
他們表示,確診病例免不了會因更多檢測而持續增加,但是這個問題必須獲得正視,以隔離社區中的確診病患。
「政府必須投入資源進行大規模檢測,因為我們日後必須付出的人力和經濟代價將遠遠超過現在進行大規模檢測的成本。」
另一方面,他們也認為政府有必要對追蹤系統進行徹查,因為MySejahtera目前僅佔大馬檢測報告總數的4%,也顯示了政府主要依靠「人手」追蹤,即向確診者確認他們的密切接觸者。
「這也顯示政府沒有充分或根本沒有利用MySejahtera收集的數據,與政府系統中可用的數據以及其他公共數據,如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和標籤等,相結合做大數據分析,開發一種更複雜的方法來追縱社區中的病患。」
他們表示,大家不能為早期抗疫成就感到自滿,而必須採取預先和積極行動,如控制雪州、檳城和柔佛的工廠職場和建築工地的冠病,捍衛綠區來減少國內確診和死亡病例。
他們強調,政府必須精明部署、利用科學和公共衛生的最佳經驗,以整體政府和「全民」模式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