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杯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然而,1990年出土的一件文物卻不得不讓我們感到大吃一驚。
它是一個戰國時代的水晶杯。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水晶杯的外形酷似現代的玻璃杯,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像極了一個敞口平底的現代風格水晶杯。
時隔2000多年,古人和今人的杯子能夠如此相似,實在令人驚嘆。
戰國水晶杯獨特的外形設計,致使不少人對此產生了大膽的推測,有人認為它是盜墓賊遺留下來的,甚至有人懷疑它是穿越到戰國時代的。
然而,這些都不過是大家對於水晶杯的猜測假想,沒有切實的證明。
水晶杯的出土可以說是非常的機緣巧合。
要說起它的出土經歷必然要說到出土事件的導線,一場文物販賣案引起了公安部門的重視。
同時也引發了文物部門的強烈重視,經過公安部門一系列的追蹤,大批販賣文物被追回。
文物部門通過持續的探尋,也發現了半山鎮存有古代戰國貴族所使用的鐘磬和敲打它的器具。
因此,文物部門展開了救援性挖掘。在挖掘到一米多深的時候挖掘人員發現了一個閃亮的器物。
經過持續半個多小時的精心挖掘之下,終於看清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讓大家感到震驚的是,出土的這一件文物與以往的不同——這是一隻現代款的玻璃杯,不禁令大家覺得匪夷所思。
經過鑑定,這件看似普通的玻璃杯卻擁有非常大的文物價值。
它是由整塊優質天然水晶雕琢而成的,杯身略有淡淡的琥珀色,細緻的看甚至可以看到絮狀的天然水晶。
這款出土的水晶杯的製作工藝十分的複雜,需要藉助玉器的加工方法。而且水晶杯也具有極強的藝術價值。
它不光製作難度大,而且它獨特簡潔的設計外形也在當時具備很強的藝術性。
文物專家指出它很有可能受當時的西亞文化影響所以才呈現出這樣的外形設計,整體給人營造出輕盈穩重的視覺效果,
可以說,非常的符合現代化的設計標準,是一件藝術價值不菲的文物。
但是關於這件水晶玻璃杯,還有三大未解之謎:
一是水晶的材料:這件杯子用的水晶材料純度十分高。它的材料是從哪裡來的呢?又怎能作出這樣的材料?
二是水晶杯的內芯子是如何掏空了一般。這在技術上極具難度,因為水晶的硬度高,質地很脆,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戰國時代,工匠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三是水晶杯的內壁外壁底部十分光滑,在2000年前的中國,人們又是通過什麼手法達到這樣的拋光技術的呢?
目前,水晶杯在杭州博物館內安了家,同時也是杭州博物館的鎮店之寶,它獨特的造型與精湛的工藝引來了大批遊客前來觀賞。
這個具有穿越既視感的水晶杯,讓人深深的沉迷於它驚豔的文物價值與帶給人們的無盡遐想中,也體現了當時工匠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