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大部分信息來源這本『誰是美國人』一書。非常推薦喜歡閱讀的小夥伴們去看一下。
廢話不多,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國民特性( national identity),『國家身份認同』或者說『國民認同』。
比如,你覺得自己是什麼人?中國人?美國人?你對自己的自我身份認定是什麼,什麼就是你的國民認同。
這個看似很簡單,你的國籍是什麼你的國民認同不就該是什麼嗎?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美國人的國民認同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上一篇文章裡也說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他們越來越不認同自己的國家了。不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了。
這個後果很嚴重,美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可以說就是美國人不認同美國了。
這可是比貧富差異還要嚴重的問題。如果美國只是貧富差異大,但是美國精英仍然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的話,那麼他們對於這個國家是有責任感的。
他們會有回饋自己的國家的時候,把自己的財富與這個國家分享。歷史上常有美國巨富出來建學校,建醫院,建設社會等等。
社會矛盾也因為精英們對國家的回饋變得並不特別嚴重。但是現在美國的精英階層不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了。
這個問題就嚴重了,他們享受了美國的好處,靠著美國的強大賺了錢,最後揮揮手不留下一片雲彩,反而可能留下一地雞毛,這就很麻煩了。
國家遭到了嚴重的撕裂,普通百姓還都沒有辦法把你怎麼樣,就只能幹看著。
就算你草根們佔領了華爾街那又怎樣?對精英們也沒啥影響該幹嘛幹嘛,他們早就肉身財富都翻牆了,不受你美國政府或者人民限制。
你要問了,如果美國人不認為自己是美國人,自己不需要對美國負責,那麼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什麼人呢?- 他們認為自己是地球人。
埃隆馬斯克的火箭升天時候,他把功勞歸給了全人類。老實講作為人類的一份子,我也不知道我對SpaceX工程有什麼貢獻,為什麼要感謝我。
但是從中可以看見,美國精英的忠誠是對於全人類的而不再是美國了。
不過我們還是先來深入了解一下美國文化是什麼。這樣才能了解美國國民認同核心是什麼,到底美國人應該認同什麼東西。
美國人經常把他們的國家稱為「移民國家」或者「移民社會」。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斷接受美國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而形成的。
比如美國著名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曾經在1938年的一次講話中說:「我們都是移民和革命者的後代。」
但是這一觀點有一個問題,雖然理論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來到美國後,都接受美國自由民主價值觀,然後融入美國,一代又一代。
那麼最開始最原始的那個自由民主的『美國價值觀』又是誰從哪裡帶來的呢?
答案是,這種自由民主的美國價值觀不是誰從哪裡帶來的,而是第一批美國人在美國本土硬生生從沒有到有造出來的。
這批最初的『美國人』,硬生生建造起來美國文化的『美國人』和他們的後代才是美國的核心,美國的始祖。這批人不應該被稱為移民,而應該被稱為定居者。
那你要說了,來到美國的第一批人不就是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嗎?他們帶來的不就是歐洲的文化嗎?怎麼美國文化變成了原創了呢?
恰恰相反,第一批來自歐洲的美國人就是想逃避原來歐洲的原生文化,才來美國的的。
來美國就是要與你原來的文化切割。所以來到這個陌生的土地上,他們就按著自己的的意志,憑空建立了一個嶄新的文化和社會。
1620年,被美國人尊為祖先的英國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號」,來到美洲,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
1630年,因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成功,吸引了英國上千的清教徒「大遷徙」來到美洲,建立了麻薩諸塞殖民地,不久後又建立了美國第一座城市:波士頓。
這些都是美國歷史早期非常重要的節點性事件,美國的政體、語言、工作和生活模式以及許多的習俗都是這些最早的定居者制定的。
而在這種社會形態已經比較成型之後,再來的人,才被稱為「移民」。
那你又要問,你們沒事在歐洲過的好好的,享受著歐洲的發達繁榮不香嗎?幹嘛要冒著各種生命危險來到美洲重新建立一個國度呢?-(當時來美國開拓,真的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這清教徒到底在想些什麼?首先你要了解『清教徒』是什麼。16至17世紀歐洲發生了宗教改革。
西歐的基督教世界分成了天主教和新教兩派,其中英國是新教陣營的,反對羅馬教廷對宗教權力的壟斷,還有種種的繁文縟節和奢侈腐化。
但是英國的教會脫離了羅馬天主教,(這個故事很狗血,以後有機會說道說道,那時候英國就來了一次脫歐,還是一場因為離婚案引發的血案),教會幾乎換湯不換藥,還是天主教那一套。
只是名字換了一下,從天主教換成「國教派」了。教會的最高領袖從教皇換國王了。可是大家該幹嘛幹嘛,教會內部的腐敗問題沒有實質的解決。
英國基督教新教徒中有志之士就看不下去了,投降主義要不得,要改革就一改到底不能搞得半吊子啊。
如果你改教改得跟沒改差不多,那我們就不跟你們玩了。這些人,就被稱為「清教徒」。
你們不講武德,我們就耗子為汁 – 走了!清教徒們拗不過英國國王就只好流亡,他們先是到荷蘭,然後又跑到美洲,1620年,清教徒移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美洲,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清教徒之所以放棄英國的生活,來到美國這麼一片荒蕪之地,就是為了按照自己的宗教理念,建立一個「新天堂」。
可以說,宗教目的是美國立國的一個原始驅動力。
那麼,清教徒到底擁護個啥?
首先,他們強調個人良知,強調個人直接學習《聖經》,與上帝直接交流,而不通過教會來作為媒介。
這就促使美國人篤信個人主義、平等以及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個人主義的理念強調個人對自己的成敗負責。
新教的組織形式也是十分自由。你很少看見富麗堂皇的新教教堂。一般就是個普通的房子掛個十字架就可以開張了。然後教區教友齊聚一堂。
這就促進了人們反對等級制,後來這種理念就被移植到政府的建立原則當中,所以美國的政治很強調平等這個理念。
《獨立宣言》的理論前提就是「人人生而平等」,同時美國崇尚個體自由和個人奮鬥,每個人為自己負責,對福利社會的理念不太感冒。這種美國的精神,都可以從清教徒那找到源頭。
美國是一個有著世俗政府的基督教佔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的國父,華盛頓、亞當斯等人都表達過,宗教是保障美國道德和國家體制的關鍵。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811年宣布:「我們是基督教的人民。」
1931年,最高法院重申:「我們是基督教的人民,彼此皆有平等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時心懷敬意地承認我們服從上帝意志的責任。」
你看今天美國總統宣誓就職的時候,都要手按著聖經,美元上也印著「我們信仰上帝」。
我們現在再次把焦點送宗教轉向美國國民認同:
我們如果要解釋美國的國民應該有什麼要素的話可以引用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傑伊的話來概括,
它包含了六個元素:分別是「有共同的祖先,講共同的語言,信仰同一宗教,遵從同樣的治理原則,習俗風尚非常接近,通過共同的戰鬥和努力,打完了漫長的戰爭,高尚地贏得了自由和獨立。」
然後,然後美國就在今天跑偏了。
隨著全球化,美國移民的增多,來自世界各地哪的移民都有,共同的祖先這一項就談不上了,而現在也不可能有參加過獨立戰爭的人了,但是其他幾點,你看像共同的語言、治理原則、風俗習慣也受到強力衝擊。
首先,文化多元主義和多樣性的理論在某些精英人士中大行其道,一些特殊利益集團抬高人種身份、民族身份、性別身份,而貶低國民身份。
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的國民認同受到一系列運動的挑戰。這些運動的領導者們認為,美國不是一個共享同樣文化理念,並且完全融合的民族大家庭,而是一個不同種族和民族聚合起來的產物。
他們指責此前流行的美國熔爐理念或著番茄湯理念。這兩個比喻應該很好理解,就是說不同原籍、不同文化的人到了美國,就熔於一爐,像煮湯那樣溶解到美國當中。
而多元主義者認為美國不應該是湯,而應該像一盤沙拉那樣,雖然各種蔬菜拌在一起,但彼此還是你是你我是我,保留各自的文化特質,這樣也會使得美國從單一的歐洲文化,確切說是盎格魯-新教文化轉變為多元文化。
有的人可能還記得,在柯林頓任總統時,他就歡呼美國人從歐洲文化統治下得到了解放。
其次,原先促進移民同化的因素減弱或不復存在,越來越多的移民保持著雙重國籍、雙重國民身份和雙重忠誠。
社會學家丹尼斯·朗在1989年就下結論說:「今天已沒有人再主張讓新的移民『美國化』,那已是惡劣的老種族中心主義的過去。」
20世紀初,福特公司帶頭促進美國化,而到20世紀90年代,福特已相當明確地將自己界定為一家跨國公司,而不是美國公司。
第三,移民中,講西班牙語的墨西哥裔的移民居於多數,美國有變成雙語言、雙文化社會的趨勢。
墨西哥裔移民對美國造成的變化尤為嚴重。墨西哥裔跟其他移民很不同:他們的祖國與美國相鄰,讓美墨邊界變得模糊;另外,這些移民人數眾多而且大量的非法進入美國,拉美裔人的比重不斷猛升;
他們分布集中,主要是南加利福尼亞等地,由於居住集中,難以同化,反而在美國出現了很多拉丁化的城市和區域;他們的移民浪潮持續不斷,形成了鏈條式的搬遷,移民行為又一波比一波容易,持續越久越難以停下來,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因為在歷史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德克薩斯這些州,曾經是墨西哥的領土,由於這樣的歷史原因,這些墨西哥裔移民來到美國,反而有重返故土的感覺,甚至有人對美國提出了領土要求。
其實,不僅墨西哥裔的移民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其他拉美裔的移民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
而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邁阿密,這個城市已經被古巴人所支配。
古巴裔在社會生活中佔據優勢,非拉美裔受到排斥,當地的政界和商界的主要人物都是古巴裔,人們常說邁阿密是「拉美首都」。
非拉美裔白人成了少數派,他們受到店員歧視,有人感慨:「我的上帝呀,可嘗到少數民族的滋味了。」
第四,美國一部分重要精英人士輕視國民身份,重視全球身份和跨國身份,這與美國公眾仍然重視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價值觀的態度,形成越來越大的差距。
被譽為「當代的託克維爾」的約翰·米克爾思韋特和阿德裡安·伍爾德裡奇說:這些精英們:「日益脫離社會上其他的人。
他們到外國上大學,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為擁有全球業務的單位幹活。他們形成世界中的一個世界,通過各種各樣的全球網絡彼此相聯繫,卻想與本國社會大眾隔絕……他們寧願花時間跟他們世界各地的同夥窮聊,也不願意跟左鄰右舍說話。」
現如今的美國知識分子放棄了對國家和同胞承擔的義務,卻吹噓他們對全人類的認同。
美國的國民屬性已經消失,人種區別在慢慢模糊,語言也出現雙語化現象。
毫無置疑,美國生病了。如果今天的美國能聽見耶穌說話,一定會聽見『你有病,我有藥啊!』,是的,一劑解藥可以挽救美國失去的國民性 - 這劑解藥在耶穌這裡。
大家已經可以清楚看見構成『美國信念』的要素基本都已經分崩離析了,但是還有一個最後的堡壘 – 宗教。
的確,這就是我所說的解藥,救美國只有靠宗教– 更具體的來說就是靠基督教新教 – 再更具體點說如果全民信耶穌,美國就能得救。只要美國人重歸這一宗教文化,美國國民認同便不成問題。
美國國民認同的核心是盎格魯-新教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想想也知道,恢復盎格魯-新教的文化不可能靠血統振興了,美國西歐後裔越來越少了,而且就算是西歐後裔,認同盎格魯文化的也越來越少了。
但是宗教– 基督教新教就不一樣了,新教的基本教義就是跨越種族文化的存在。
前面說過基督教新教是美國文化的根源。那麼加入基督教新教難嗎?- 真的不難,幾乎是零成本。
成為基督徒的人仍然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語言文化。這是成本最低卻又立竿見影可以使美國再次擁有國民認同的方法。
基督教的前身猶太教是十分狹隘的。只限於小群猶太人內部流傳,它十分注重血統的純正和猶太教繁瑣的傳統。
你要說我太愛猶太教了也想成為猶太教徒,那也可以,但是要經歷十分繁瑣的歸化過程,還要守很嚴厲的猶太教法律才行。
然後兩千年前耶穌來了,他推進了一次巨大的宗教改革。這次改革力度之大,已經不是改革了,而是重新創造了一個新的宗教。
這個新宗教也不再專屬猶太人而是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普世信仰。這個信仰就只有一個關鍵 - 相信耶穌,接受他做自己的主。
耶穌走前也特別關照他的門徒們 – 好好努力持續宣教,直到全人類都信我。其中出了好幾個著名的宣教士真的就把耶穌的新信仰傳遍了當時人類已知世界。
既然是傳遍天下,那麼非猶太人信耶穌一定會越來越多。後來信耶穌的非猶太人真的多了,就出來矛盾了。
這個矛盾就是你非猶太人信耶穌後,是不是也需要改信猶太教,遵守猶太教的規矩呢?
其中矛盾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猶太人必須受割禮(猶太人男嬰在出生第八天都要把包皮割了的)。
現在你非猶太人信耶穌的時候,基本都是成年人,這些成年男人是否也需要割一刀呢?- 老實講,我想著都覺得痛。
然後矛盾就激化到不得不有個定論的地步了。
於是乎第一任教皇 - 耶穌的大弟子彼得就和許多個耶穌的門徒們合計合計必須開了個會了,討論了一下非猶太人是否必須變成猶太人才算是入教了的問題。
當時的改革後的信耶穌的猶太大佬們在耶路撒冷就開了場大會討論這個問題,史稱耶路撒冷大會。
會中確立了幾個重要原則 – 非猶太人也可以加入這個信仰,而且可以保留自己原有文化不需要秉守猶太習俗文化,包括不需要受割禮,唯一的條件是相信接受耶穌還有要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規範像是不能拜偶和犯姦淫等。
這信了耶穌的非猶太人就是最早的基督徒了,也是後來清教徒們的祖先了。所以可以看見早在兩千年前,成為基督徒就是件零成本的事了。
今天美國人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低成本可行性高的方法來重建國民認同。
因為基督教新教是超越語言,人種,文化,地域的存在。無論是歐洲先祖的後代,還是後來的墨西哥移民,它都可以零成本的融合到一個有共同的價值觀思想體系中。
只要美國人重新重視基督教新教文化和價值觀,就能重建美國的國民認同。那樣的話,即使從人口比例上,白人變成了美國的少數族裔,美國還是能還能長久地保持其為美國。
而且基督教新教不單是對美國失去認同感的解藥也是道德淪喪的解藥。
現今美國人越來越擔憂道德敗壞的問題:少女懷孕、離婚率上升、犯罪率居高不下、色情暴力充斥傳媒、吸毒成風。
2000年有一個關於美國宗教生活的民意調查,調查主持人指出:「一個明確又響亮的信息是:美國人強有力地將宗教與個人倫理和行為等同起來,認為宗教是一劑解毒劑,可以對他們今天在我們國家所看到的道德敗壞現象解毒。」
總結一句話概括的話:基督教新教在美國復興的話『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就不是夢。
其實保守勢力包括教會希望川普帶領大家反全球化來救國是沒啥太大意義的。這就像腳痛醫腳,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
有這功夫,教會還不如起來宣教,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拯救美國的方法。
我們再來看看耶穌在離開地上的時候給的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 28:19
清晰易懂,簡單明了。耶穌也知道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應該沒那能力分析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他也不跟你討論心理學,經濟學,語言學。
所以就給了個村口王二狗都能明白的命令– 宣教。你們負責宣教,只要信耶穌的人夠多了,這個國家自然平安繁榮。背後運作原理我們真不用懂也無妨。
所以盼望,美國也好,澳大利亞也好,所有教會不忘初衷,完成耶穌的大使命 - 宣教,宣教,宣教(重要的事說三遍)。只要這一點做好了,其它都會好。
這裡沒機會跟大家說道說道基督教後來怎麼就變成了基督教新教了呢?基督教新教到底多厲害?- 基督教新教很厲害!我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