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12月7日發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的文章《誰能打破中美貿易僵局?》稱,在最近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上達成的美中貿易休戰協議,遵循了川普總統在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向韓國、日本和歐盟施壓以達成新雙邊貿易協議時採取的同樣做法。但是,這種額外懲罰性關稅的短期威脅策略是不可持續的解決辦法。美中僵局源自深刻得多的觀念分歧。
文章稱,川普專注於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逆差。華盛頓的地緣戰略家們對於中國試圖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強國並威脅到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感到苦惱。把所有這三個關切放在一起來看,很容易看出為什麼打破僵局如此困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章稱,「囚徒困境」告訴我們,當兩個看似果敢堅定且稟賦相似的對手相互對峙時,雙方的境況都會每況愈下,很可能出現僵持局面。然後需要一個外部力量來幫助打破僵局。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候選者是亞洲或歐洲。
文章稱,作為受貿易爭端影響最直接的地區,亞洲似乎面臨更大的風險。現實情況是,該地區四分五裂,無法選邊站。
文章稱,同樣,歐洲主要國家目前也因過於專注於國內政治而沒有參與其中。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雖然美中經濟聯繫廣泛,但歐洲與中國的聯繫甚至更深。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洲進口的主要來源。過去十年來,歐洲每年流入中國的外國投資約為美國的兩倍,儘管雙方開始時差不多。歐洲還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中國作為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製成品的基地。因此,隨著僵局的延長,歐洲將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來推動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文章稱,歐洲與美國的不同之處在於,歐洲並不像美國那樣執迷於大國對抗和南海等安全問題。歐洲也更直接地受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
▲資料圖片:這是2018年4月16日在德國西部城市杜伊斯堡DIT貨運場站拍攝的中歐班列貨櫃。(新華社記者 羅歡歡 攝)
文章稱,中國和歐盟都表示強烈支持加強世界貿易組織,以應對貿易和投資緊張關係,這與華盛頓旨在削弱世貿組織的努力形成對比。如果北京和布魯塞爾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它們可能會向川普表明,與依賴懲罰性關稅相比,有更好的辦法處理貿易爭端。
編輯 | 楊寧昱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