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大使魏道明與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籤署《中美新約》
皇甫秋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提要:二戰結束前夕,戰後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引起美國工商界的濃厚興趣。為了把握戰後對華貿易和投資的機遇,中美工商業協進會應運而生。該組織吸引了眾多美國企業加入,不僅充分調動起會員企業的能動性,而且整合併優化了他們的資源,從而超越了單個企業的局限性,展現出強大的情報搜集能力和政治影響力,在重建戰後中美經貿框架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角色。面對國民政府在戰後延續統制經濟的趨向,中美工商業協進會對訪美的中國政要積極施加影響,試圖引導國民政府在戰後採取保護私營企業、鼓勵外資外貿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儘管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家在中美洽商的過程中保持密切合作,但雙方在戰後對華投資的問題上也存在分歧。美國政府對華援助不但對美國私人投資構成威脅,還間接加劇了中國國家資本的膨脹,給美國私營廠商擴大對華貿易和投資製造了巨大障礙。中美工商業協進會基於自身主觀意願對中國經濟情報的選擇性搜集和傳播對美國政府和工商界均產生誤導,令他們忽視了戰後初期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並低估了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涉嫌侵權,請與我刊聯繫。)
閱讀全文請點擊 「閱讀原文」或點擊
http://www.zgjjsyj.org/UploadFile/Issue/smgdcnjz.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