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針對中美關係,中國已採取行動——

2021-02-27 年糕炒飯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文章稱,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尋求重啟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全文摘編如下:

隨著美國川普政府準備離任以及當選總統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帶領新團隊接管權力,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尋求重啟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5日在致拜登的賀電中寫道,希望雙方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現在,隨著美國政府交接,北京看到了中美關係在經歷川普政府時期的動蕩之後走向穩定的機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說,北京最近的表態謹慎樂觀。

他說:「中美關係可能轉向更穩定或合作的軌道。」

話雖如此,中國專家承認,拜登的對華政策將繼續由兩黨在中國問題上的政治共識來決定。

這將限制美國新政府收回川普時代措施的空間。

李明江說:「(撤銷川普的制裁)將招致政治上的指責,有人會說拜登或他的人對中國態度軟弱,這將在兩年後的中期選舉或下屆總統選舉中成為話題。」

因此,即使拜登的中國事務團隊不再使用川普時代的嚴厲措辭,他們預計也會尋求盟友支持,在貿易等一系列問題上對北京施壓。

正如一位中國專家所說,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是「天鵝絨手套裡的鐵拳」。

專家認為,北京的目標是防止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撇開較長期的目標不談,有跡象表明北京已經在戰術上採取行動,對抗華盛頓為了建立所謂針對中國的多國戰線而討好其他國家的努力。

中國嘗試將美國拉隊友的努力消滅在萌芽狀態的戰術動作並非都是委婉的。澳大利亞毫無疑問已經感受到了疼痛。

推薦閱讀

90年代割蛋狂魔:賣掉母親,妹妹,1年殺害77人,槍決前還放狠話

相關焦點

  • 參考快評 | 「驅逐」中國記者,美國要將中美關係引向何方?
    對此,華春瑩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此舉是對中國媒體記者實行「實際上的驅逐」,毫無依據和道理,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的政治打壓。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予以強烈遣責。毋庸諱言,近年來中美關係的發展遭遇了極大困難。來自美方的挑釁不勝枚舉。如近兩年,美國軍艦在中國南海實施所謂「自由航行」行動的頻次明顯增加,並多次穿越臺灣海峽,對中國軍事挑釁的意味濃厚。
  • 陸克文:中美實力前所未有接近 全球面對危險10年
    作者:黃小芳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昨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辦的講座上,分析了中美關係的發展(法新社檔案照)2020年代對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不成則敗(make or break)的關鍵時間點,中美實力將前所未有的接近,這對全球而言將是「危險的10年」。
  • 外媒關注世界政要恭賀中國農曆新年
  •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怎麼走?白巖松專訪駐美大使崔天凱
    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能恢復正常嗎?中美貿易戰還會繼續嗎?昨晚(26日),《白·問》第一期對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共話中美關係走向。白宮發言人稱拜登將用「耐心」面對中國,如何看?對此,崔天凱表示,有耐心當然是好事,希望美方能好好回顧、反思最近這些年的對華政策,找到問題癥結所在,確實採取一個積極的、建設性的、向前看的、符合當今世界實際的對華政策。
  • 關於中美關係,除夕通話釋放了哪些信號?
    兩國元首就中國牛年春節相互拜年,並就雙邊關係和重大國際及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通話中,習近平主席就當前中美關係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1.過去半個多世紀,國際關係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關係恢復和發展。2.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一場災難。
  • 外媒:中美俄競賽超高音速武器 將引中美開戰?
    中美俄均在開發超高音速武器(資料圖)  《國家利益》稱,在美國,超高音速武器是一小時打遍全球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認為,中國極重視該武器的發展及其戰略價值。儘管並沒有直接針對中國,但美國對飛彈防禦系統和常規即時全球打擊能力的政策和投資令中國進一步擔憂美國此舉是在遏制中國。中國問題專家表示,中國擔憂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核武庫規模偏小,二次打擊能力存疑。尤其是,美國的核優越地位,再加上飛彈防禦系統和常規先發打擊能力,讓中國的二次打擊能力面臨危險。
  • 對華關係緊張時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換人了……
    據路透社雪梨消息,在與中國緊張關係加劇之際,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周五在內閣改組中任命教育部長丹
  • 二問中美經貿關係: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
    從4月5號開始到9號,《央視財經評論》推出系列評論, 持續聚焦中美經貿關係。今天關注第二問: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總統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研究是否對中國1000億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注意到美方有關聲明。在中美經貿問題上,中方立場已經講得很清楚。
  • 美軍:解放軍不該採取過激行動!教員:凡是敵人反對,我們就擁護
    我們知道,近段時候,由於美軍的「羅斯福」號航母闖入南海海域,中美兩國在南海的軍事對抗明顯加劇。
  • 商務部:美方從中美貿易中獲益巨大,「吃虧」論完全站不住腳
    有媒體問:6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美國財政部就中方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發表聲明。
  • 基辛格促中美適應競爭共存:「中美衝突比世界大戰更糟糕」
    港媒稱,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中美兩國應妥善管控分歧,形成對未來的共同信念,努力構建「坦誠以待」的雙邊關係。
  • 美媒喊話中國:理應一碗水端平,不要打壓歧視中美這項重要合作
    在嫦娥五號落地後,中國科學家已經開展試驗,不過其他國家一直在呼籲中國能夠共享,能夠讓他們有機會研究這些月球土壤。因為這次中國採取月球土壤樣本與美國、俄羅斯此前不是一個地區,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研究價值,能夠讓全世界對月球有更深了解。
  • 東協呼籲中美避免戰爭,美國回答:中國不向西方屈服就只能拼死活
    據歐洲媒體近日報導,東協國家近期連續發出呼籲,希望中美兩國之間避免緊張關係升級,最重要的是避免南海衝突等敏感問題導致這一地區被捲入戰爭。例如新加坡外長指出,儘管經歷了四年川普對中美關係造成的巨大破壞,美國和中國在經濟上以及在超越雙邊關係的生態問題上仍相互依賴。如果不付出高昂的代價,美國就無法將經濟與中國完全脫鉤。
  • 頭條 外媒: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為何不願搞僵中菲關係?
    ,菲律賓新任總統羅德裡戈·杜特爾特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勝局」,同時不破壞該國與其毗鄰大國中國的重要關係。據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20日報導,BMI研究公司的亞洲問題專家賈書輝(音)說,裁決結果是否會危及兩國緊密的經濟關係主要取決於中國如何做出反應,因為「比起前任,現任菲律賓總統似乎不太反華,因而迄今為止對雙邊關係一直採取較為調和的立場。中國倒是更有可能對菲律賓採取報復性經濟措施」。
  • 美高官鼓吹中國威脅,中情局前副局長聽不下去了……
    境外媒體稱,在日前於科羅拉多州舉行的阿斯彭安全論壇上,美國防部副部長鼓吹中國是「頭號威脅」,但其他與會者則採取了更為緩和的調子
  • 中俄關係不再適用不結盟立場?外媒:王毅已承認兩國結盟的可能性
    日前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期間重點商討了「中俄威脅」的議題,認為應採取「全球化方法」遏制中俄擴張」。
  • 外媒:美國安局在硬碟藏間諜程序 中國或已感染
    2月18日報導 外媒稱,網絡研究人員和前特工說,美國國家安全局找到了一種在威騰電子、希捷、東芝和其他主要廠商製造的硬體中隱藏間諜軟體的方法,從而使國家安全局能夠對世界上絕大多數電腦進行監控。  據路透社2月16日報導,這種謀劃已久且嚴格保密的監控能力是俄羅斯卡巴斯基實驗室發現的諸多間諜軟體之一。該實驗室曾對一系列西方網絡間諜行動進行曝光。  卡巴斯基表示,它在30個國家的個人電腦上發現了一個或多個間諜程序。病毒感染情況最嚴重的是伊朗,其次是俄羅斯、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馬裡、敘利亞、葉門和阿爾及利亞。
  • 非逼中國行動不可?拒不釋放孟晚舟後,加拿大還聯合57國對華出招
    據全球資訊網報導,加拿大發起了《反對國家關係中任意拘留宣言》。加拿大聲稱,有57個國家籤署了該宣言,聯合國也對中國採取了行動。在當天的宣言啟動儀式上,這個所謂的人權組織宣布,中國任意拘留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麥可,並再次向中國揮舞反華旗幟。雖然加拿大沒有在這一宣言中直接指明針對哪個國家,但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有人權組織抹黑中國。可見,他們顯然是針對中國。
  • 【新刊速遞·青研會論文選粹】中美工商業協進會與戰後中美經濟關係
    駐美大使魏道明與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籤署《中美新約》皇甫秋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內容提要:二戰結束前夕
  • 【外媒報中國】洛杉磯時報:韓流明星和韓劇成為「薩德」系統的受害者
    ·華盛頓郵報自從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似乎總是磕磕絆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