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中美實力前所未有接近 全球面對危險10年

2021-03-03 島讀世界

作者:黃小芳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昨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辦的講座上,分析了中美關係的發展、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機遇等問題。(法新社檔案照)

2020年代對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不成則敗(make or break)的關鍵時間點,中美實力將前所未有的接近,這對全球而言將是「危險的10年」。

澳大利亞前總理、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陸克文(Kevin Rudd),昨早(2月26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辦的吳慶瑞講座系列上提醒,地緣政治、地緣經濟以及國際公共衛生的深遠變化,將為全球帶來巨大挑戰。中美關係是這些變化的核心,但東南亞各國政府必須認清一點——只要大家合作,便能塑造和管控這些挑戰,顯著地影響區域的未來。

陸克文在演講中分析了中美關係的發展、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機遇,以及東南亞自身可採取的行動。

他指出,過去35年來支撐中美關係的戰略框架已支離破碎,中美關係自歐巴馬第二任期以來,已開始出現徹底變化,這些變化無法輕易改正。在川普執政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政治理想幻滅,轉化為實際打壓行動,但美國的行動在執行上逐漸失去條理。

他認為,中國也必須為中美關係的結構性惡化負起責任。中國摒棄了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外交路線,轉而採取「大聲與自豪」的外交策略,形成了「戰狼外交」。中國也越加自信地認為,美國正面臨結構性衰退,2020年代將是中國的年代、中國世紀的開端。其危險之處,在於中國可能低估了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復原的能力。

「顯然2020年代將是中國和美國在全球性力量不成則敗的10年。華盛頓和北京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戰略實力將前所未有的拉近,因此2020年代將是危險的10年。」

在東南亞仍有戰略機會 拜登政府應順應區域需求

但陸克文強調,儘管中美競爭加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不意味著危機、衝突和戰爭不可避免。

他認為,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對中國不受約束的力量感到深切擔憂,因此對實質性的戰略平衡有很深的關切,本區域由此才能有更大的戰略自主權去主導自己的未來。因此美國在東南亞仍有戰略機會,但拜登政府必須順應區域的需求,而不是像川普時期那樣違反區域的意願。

這意味著美國得出席東協的最高級別多邊會議、委派大使和外交人員,並在旅行恢復時優先安排總統訪問本區域,尊重這個區域自身的重要性,聆聽和認真對待東協國家的核心關切,包括東協不希望公開選邊的強烈意願,以及回應本區域的經濟和公共衛生訴求。

華盛頓必須依據對這個區域的多元性和複雜性的理解,形成一個有層次、有深度和戰略性的外交政策。這包括了解公開政策和運作策略的差異,並用低調的外交達成共同的戰略目標,而不是針對美國國內受眾採用「擴音器」式的外交策略。

受國內局勢影響,拜登已表明美國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但美國可在數碼貿易和醫療產品領域,與東南亞籤署一些短暫、局部的協議。陸克文警惕,若美國沒有對根本的區域和安全課題採取實際行動,其亞洲外交也會「走入死胡同」。

陸克文敦促拜登效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做法,在下來半年內邀請東協領導人參與美國——東協峰會,這也應成為年度會議,以協助重建美國在本區域的地位。

他也指出,東協能在區域成為被重視的力量,關鍵是各國必須團結面對現有的戰略挑戰;即便不一定能達到絕對的團結,只要各國在最終的立場上達成共識,也同樣能發揮顯著作用。 

相關焦點

  • 陸克文:莫裡森從沒找過我,他是個懦夫,澳大利亞走錯了
    陸克文說明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為陸克文對莫裡森政府對華政策的批判,其二為陸克文對莫裡森的政策和他有過商榷的否認。首先,陸克文表示莫裡森的對華政策讓其吃驚。近期,中澳關係不斷滑坡,從去年年底的「漫畫事件」到澳大利亞多次炒作所謂的「新冠溯源問題」,再到莫裡森抨擊中國的香港國安法,而面對印度的司法獨立、權利和自由收到系統性破壞時莫裡森卻未曾發聲,莫裡森的反華意向愈來愈強烈。對此,陸克文直言不諱:「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完全走錯了方向」。
  • 澳洲總理陸克文,痛失華裔女婿!
    澳 元'   圓 澳 洲 夢  ▲—文章不代表本公眾平臺觀點—根據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s CBD專欄的消息,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和及其太太——著名的女企業家雷恩(Therese Rein)的女兒陸傑喜(Jessica Rudd )與結婚13年的先生謝若谷(Albert Tse)分手了。
  • 「貿易戰」第二天,多位中美「重量級人物」齊聚中國!信息量太大
    論壇主辦方供圖WTO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21世紀國際貿易需要基於規則的遊戲,而不是基於實力或者強權,向保護主義低頭會讓所有人受害。我們需要更開放的社會,更開放的市場。未來要有一個新的全球社會經濟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幫助我們應對保護主義,幫助我們進一步開放。我們需要更開放的社會,更開放的市場來實現這一點,而保護主義應該是保護我們人類、星球,而不是其他的保護主義。
  • 中美將在五年內開戰?四成美國人態度悲觀,美專家:信號很危險
    就在最近,英國的一家網站對全世界多個國家進行了民意調查,發現多個國家的大部分民眾都認為「中美五年內將發生戰爭」,甚至連近四成的美國人都支持這一觀點,可見現在中美關係緊張的程度。據環球網援引英國YouGov網站2月1日報導,近日,該網站公開了「YouGov-Cambridge Globalism」項目調查報告,證實多個國家的民眾都認為「近期中美兩國將發生戰爭」。
  • 5年內中美開戰?近四成美國人支持,央視銳評:打,奉陪到底
    在2021年,中美關係仍然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新上任的拜登政府已經露出「鷹派」爪牙,國際局勢更是撲朔迷離。最近有一份民調結果令人意外,5年內中美會開戰嗎?最近英國YouGov網站公布「YouGov-Cambridge Globalism」項目的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在關於「中美或將在五年內爆發戰爭」的問題上,有近四成美國人支持該觀點,而日本有44%,印度有68%,泰國71%,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也有29-46%,而巴西、墨西哥分別也有65%和63%的人支持該觀點,可以說全球有近一半以上人認為5年內中美必有一戰。
  • 日媒:中美競爭與對立格局不會改變
    日本《每日新聞》11月12日發表題為《美國總統大選後的中美關係——競爭與對立的格局不變
  • 東方夢工廠裁員之後又遭甩賣,中美深度合作為啥這麼難?
    再加上東方夢工廠成立背景有著中美政治的因素,也讓華人文化被看作是中國資本最接近好萊塢的一個代表。 除了東方夢工廠,華人文化還大量在好萊塢尋求合作:去年,旗艦影業在香港成立。華人文化投資基金領銜的財團控股51%,華納兄弟持股49%。作為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美48項成果之一,這家中美合資企業被給予了太多厚望。
  • 這些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加劇中美之間危險
    美國「戰爭困境」網站9月18日文章,原題: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  自1964年首次進行核試驗以來,中國對核武器的態度往往與其他核武國家不同,這讓學者和分析家感到困惑。當冷戰時期超級大國進行軍備競賽時,中國卻致力於建設一支「精簡而有效」的核力量。
  • 這一創舉,前所未有!
    年前我們的先輩以遠見卓識建立了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寄託人類新願景開啟合作新時代這一創舉前所未有1945年6月26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籤署《聯合國憲章》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同年10月24日
  • 耗費10年時間協商,美國大米終於上了中國餐桌!
    美國是全球範圍內的大米出口國。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美國大米出口總量超過500萬噸。中美貿易關係中,農產品的問題由來已久,亦是雙方博弈焦點。這其中,大米作為主糧產品,又地位特殊。中美之間對於美國大米向中國出口的問題,進行過長期的談判,直到2018年達成協議。
  • 動態 零點參與中美日韓智庫東京對話
  • 美軍五星上將:全球最能打實力最強的國家只有3個,其餘不值一提
    近日,美國五星上將稱,全球最能打的國家只有3個,這3個也是軍事實力最強的,其他的根本不值一提。這三個國家就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美國之所以軍事實力強,是因為他們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因此在打仗這一塊,美國絲毫不擔心後勤問題。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成為美國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的基礎。尤其在太平洋上,美國將第二島鏈的位置公然伸到了別的國家。
  • 拜登上臺,中美這項較量不會停
    英國控制風險集團分析師娜塔莎·穆爾 布賴恩·米奇12月15日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刊文稱,中美科技競賽將會持續
  • 中美究竟誰是世界最大經濟體?
    打個比方吧,同樣一個漢堡,在中國買需要20元人民幣,在美國買需要5美元,研究者就認為20元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等於5美元。  因為我國物價總體比美國便宜,計算出的中國GDP規模有所增大,進而得出了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結論。  這種計算方法有什麼缺陷?
  • 外媒:中美俄競賽超高音速武器 將引中美開戰?
    中美俄均在開發超高音速武器(資料圖)  《國家利益》稱,在美國,超高音速武器是一小時打遍全球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並沒有直接針對中國,但美國對飛彈防禦系統和常規即時全球打擊能力的政策和投資令中國進一步擔憂美國此舉是在遏制中國。中國問題專家表示,中國擔憂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核武庫規模偏小,二次打擊能力存疑。尤其是,美國的核優越地位,再加上飛彈防禦系統和常規先發打擊能力,讓中國的二次打擊能力面臨危險。
  • 出於對貿易糾紛的擔憂,實力媒體調低全球廣告增長率
    4A廣告周刊 kay/文據新華社華盛頓10月8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任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8日表示,貿易爭端給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了顯著損失,到2020年全球經濟或將因此損失約70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
  • 最終只能是遭受中美博弈大棋局的雙重擠壓,成為可憐的「棄子」!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加拿大真是自不量力,以其弱小的實力還想跟我們過招,簡直是可笑至極。自「華為事件」發生以來,加拿大政府一再消極應對,企圖拖延時間,等待美國對孟晚舟女士進行引渡。但在中美全球博弈的大棋局下,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 軍情快訊:中美戰爭,解放軍或將1000枚飛彈開場!
    中美之間若因臺灣問題引發戰爭,那麼,解放軍或將1000枚飛彈開場。然後,短時間或許就沒有然後了……臺灣軍事基地和美國在周邊部署的軍事基地,大部分將在頃刻間被摧毀。 近年來,隨著中國軍力的不斷增強,美國作為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多地將中國視為「對手」和「威脅」。近日,美軍在中美之間進行了一場「模擬戰爭」。
  • 中美主播約辯:翠西,危險的不僅是話語陷阱
    你覺得中美貿易談判現在處在一個什麼階段?你是否相信我們會達成一個協議? 我沒有什麼內幕消息,只知道上一輪談判不是很順利,當時是在美國談的。現在雙方都在考慮未來前進的方向。你不希望在做生意的時候,別人把你研究了幾十年的很有價值的東西偷走。中國從2017年開始授權科技企業與軍方和政府合作(譯註:翠西此處應該是指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成立於2017年1月22日),這就意味著不僅只是一個公司行為,而是政府行為了,這兩者之間是有稍許區別的。但據我所知,華為不能進入美國市場,中國覺得不太高興,這我也可以理解。
  • 二問中美經貿關係: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
    這次中美經貿衝突,是美方一手挑起,本質上是美單邊主義對全球多邊主義,美保護主義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釁。中方將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事實上,中美已經成為各自最重要的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