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中美歐的各種經濟新聞,佔據了世界主要媒體版面,人們談論的也是中美歐這幾個主要國家。但是,新興國家的經濟崩潰,才是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正常情況下,不論是要啟動經濟、拉抬景氣,或是要推動防疫措施、研發疫苗等,都需要各國合作,特別是中美2大經濟體。但實際情況顯然與期望背道而馳。
川普防疫不力,因此力圖把責任往中國身上套,因此原本預期籤訂貿易協議後,可讓中美和平相處一段時間的期望成泡影,雙方爭議反而更惡化。
在全球經濟已萎縮衰退之際,全球2大經濟體再打起架,各種貿易爭端、關稅爭端、科技爭端,全部上場開打,全球經濟必然會受創更嚴重。
或許有人認為值此經濟重挫之際,政客應不會如此行事。但不要懷疑,人確實會作這種蠢事。歷史上30年代世紀大蕭條,原因之一就是在經濟下挫之際,政客聯手作蠢事,各個國家都大幅提高關稅打貿易爭端,導致世界經濟越來越惡化,大蕭條最終導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過去3年多,外界對川普的行事風格已經清楚了,未來這個「川普風險」,或者說中美經濟衝突風險,是全球經濟最大、也最難控的風險之一。
新興經濟的風險,也逐步浮出水面。
第一階段疫情對經濟的重創,主要是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為主要焦點;現在中國已控制疫情實現復甦,而且是v型復甦的機會相當大;發達國家在實際一段讓經濟窒息的封城鎖國之後,開始逐步解鎖開放,縱然這些發達國家經濟重挫,第2季衰退幅度可能都在兩位數以上,但至少外界已不擔心其疫情失控。
而這正是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最讓人擔心的問題。雖然在第一波疫情中,這些國家的確診人數不多,但現在卻隱約有增加的態勢,而且過去確診人數少,也被懷疑是因未被檢驗出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與條件較差,外界擔心如果發生大流行,會導致嚴重的災難。
例如非洲確診人數雖然只佔全球的一成左右,但WHO就高度關注當地情況,認為非洲問題很大。
至於巴西更已成為一場災難,世界銀行預測巴西今年經濟要衰退8%,算是非常嚴重;
▲巴西總統不戴口罩,接見示威人群。
未來3年拉美國家的GDP,情況好一點是萎縮6.3%,糟糕則會萎縮到14.4%;
新興國家經濟體大多經濟體質與財政結構脆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這些新興經濟體,需要有超過2.2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撐,才能安度危機。
當然這些國家拿不出這個錢。因此,新興經濟體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經濟衰退中復元,未來幾年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
附: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鳴,請大家點讚轉發,支持我繼續創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