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公眾號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本文播音
文 | 笑笑
排版 | 祝福 播音 | 朗讀人生
顏丙燕,北京人,是孔子四大弟子之一顏回的後人。
她1994年進入影視行業,她的表演才華得到業內外的一致讚譽,演藝事業風生水起。
就在此時,她的母親被查出身患絕症。
自此,從24歲-32歲,作為演員走紅的黃金年齡,她放棄了熱愛的表演舞臺,陪伴在母親病床前,直到母親離世。
顏丙燕和母親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由於父母工作原因,她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在她的童年記憶中是沒有爸爸媽媽這個概念的,雖然後來被接到了北京上學,她卻一直迴避母親,一直到母親生病,她對母親都一無所知。
此時,正是她演藝生涯的黃金時期,出演《甘十九妹》,《紅十字方隊》……的女一號。表演才華得到一致認可,演藝道路蒸蒸日上。
母親手術的前一天,她才接到父親的電話。接到電話的她很平靜,第二天去了醫院才想起昨天父親說的話,如果手術不行,母親可能就要離開了。
這一刻,她才感覺到——不行,這個人(她的媽媽),她還不了解,她對媽媽一無所知,不能就這樣離開了。
該如何選擇?
她認真的和自己的內心進行了對話,最終選擇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重新去了解自己的媽媽。
一邊是金錢、名利、榮譽的誘惑,一邊是親情的召喚。
看似很容易,但凡內心有良知的人都會選擇親情,但是真正選擇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回歸本真,做真實的自己,抵擋住欲望的誘惑。
顏丙燕也是普通人,她有機會去實現自己所有的欲望,但她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整整8年,她陪伴在母親身邊,這期間她債臺高築,卻依然沒有放棄。醫生告訴她,她的母親只有3年的時間;她居然和母親一起度過了8年,這簡直是奇蹟。
在這8年中,她成長了很多,也重新認識了親情。她說:「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愛,唯獨媽媽給的愛是任何形式的愛都無法替代的。」
她應該感謝當時的選擇,那是她最真實的想法,正是這種真實讓她體會到了理解,體會到了別樣的愛,也為以後的復出做了積澱。
復出後出演的《萬箭穿心》,拿下了當年各大電影節的8個影后。這也許就是積澱後的爆發。
沒有好的劇本,她寧可推掉所有的通告,顏丙燕說:「我寧可觀眾暫時忘了我,也不願意他們看到一部爛片的時候想起我。」
她在電視和電影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令人難忘的角色。
很多人問她,最火的時候退出影壇,這黃金的8年時間是否有遺憾。她說有遺憾,遺憾的不是自己的事業,而是親人的離開。
也許正是這8年的陪伴,讓顏丙燕找到了真實的自己。她很喜歡現在的自己,活的很真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用在大眾面前偽裝自己。
在這樣一個階段,對一位演員來說是很難的抉擇。
她說:「作為演員,誰都想「紅」,不管什麼職業,可能大家都會對名利和金錢有所嚮往,因為那畢竟很美好,畢竟能勾起很多人的欲望。萬眾矚目是每個人渴望的事情,賺很多錢,有很大的名氣,這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的情商、智商,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有些事情其實是加在內心的,加在裝備裡面的,那個東西更美好。因為你知道,你感受的到。」
這些加在內心美好的東西,就是最真實的自己。她再次的復出,之所以能夠斬獲如此多的獎項,就是她對生命的感悟,對生命的敬畏,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
真實——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社會,在虛擬的屏幕面前,顯得尤為可貴。試著去卸下偽裝,正視自己。
作為演員,顏丙燕對自己要求很高,她認為演戲首先要打動自己。演戲,是演給別人看的,但首先要演給自己看。角色也好,表演方式也好,故事也好,是不是能夠感動自己。
只有自己被感動了,才有可能感動觀眾(也只是可能)。所以,戲是演給觀眾看的,但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內心。
如今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有多少人一直活在偽裝的世界裡。
生活不易,但首先要去正視自己,面對自己的內心,卸下疲倦的鎧甲,給自己一次心靈的釋放;如果連面對自己都需要偽裝,那還如何去應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
真正壓垮我們的其實不是外界的聲音,而是無法與自己和解。
著名的歌唱家韓紅,熱衷於公益慈善事業,剛開始被許多人指責謾罵,被認為是炒作,蹭熱度,是虛偽……網絡語言冷嘲熱諷。
她也曾經為此崩潰,後來,她學會了面對真實的自己,學會了與自己和解,之後的路不管如何艱難,她義無反顧,因為做公益慈善是她真正熱愛的事情,她想幫助更多的人,沒有偽裝,更不是作秀。
如今,韓紅的公益事業已經走過十幾個年頭,正是這份真實讓她走的更遠。
生活本就辛苦,接納真實的自己,才能一路不畏辛苦。
想閱讀更多精品好書
請掃碼關注我們另外一個公眾號
「思涵讀書薈服務號」
5000本好書+500集精品解讀有聲書
邀你一起來暢享
全民閱讀的時代,我們已建立20000+讀書群。
以書會友,共讀好書!
100多個線上直播間,每周交流讀書心得。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歡迎您和我們一起組隊讀書,開啟百日打卡共讀計劃。
▼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添加官微
進入百日打卡共讀營
閱讀思人生,學識涵未來
關注公眾號,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聽書、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