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打開了 概率論 的第 477 篇文章
先前,話題#還有2天就要自己過年了#衝上了熱搜。
我打開話題,首頁熱門的一條微博是:
「沒有嘮叨、沒有催婚、沒有拜年.不回家過年的自由終於來臨了。」
而下面的熱評第一,獲得了1.8萬個贊:
「真好,我太想一個人過年一個人生活了。」
我不禁想,大家真的是討厭過年嗎?
也不是吧。
比起過年,大概更討厭那些虛偽的場面話、反反覆覆的拜年問候、還有無止境的催婚催生……
而在我的心裡,我憧憬的「過年」,是這樣的——
01
「如果可以,就不要走不熟的親戚了。」
假期裡,我更想和爸媽、還有家人一起度過。
我們一起在家睡覺、看電視;
我想陪著爸爸熬牛肉,跟他肆意聊聊天;
我想讓媽媽做好多我愛吃的菜;
然後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和家人坐在一起,喝下午茶,拉拉家常。
好不容易有個假期,就讓我輕輕鬆鬆地度過吧。
02
「面對面的時候,
作為家人,我們不要隨意評判對方。」
不要指責我為什麼這個年紀了還不結婚。
也不要因為一兩件小事就對我下各種判斷。
隨意的評判並不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反而會變成一把把捅向心底的利刃,讓人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
不如我們坐在一起,聊一聊最近發生的事,說一說心裡的話。03
「拜年的時候,
不要變著法詢問我的現狀,不要言語間有意無意地攀比。我知道每個人的境況不同,面對的人生方向也不一樣,所以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可比性。如果我們不了解彼此,也不要把對方推得更遠。
04
應該讀什麼專業;應該找個本地人結婚;應該辭職回家工作……歡迎你們提出想法和建議,但不要以「為我好」的名義提出強硬的要求。如果你們想知道,我也可以說給你們聽。
05
不用提醒我現在到了該結婚的年紀,蛋糕上的蠟燭早就告訴過我了。結婚這件事在我看來,是需要考慮清楚的,而不是因為時間到了才趕著去做。如果沒有別的話題,安靜地陪伴就好。
06
但我希望還可以像以前一樣,跟爸爸搶遙控器,被媽媽呵斥聲音開太響。我們可以輕鬆地玩笑,肆意地表達對於彼此的愛意。
這些愛意,會成為我往後時光裡的巨大能量。
07
就像我回到自己房間,我也會收拾,只是想等一會兒再收拾。即使是關懷也可以換一種方式,我們之間應該是彼此給予安心的存在。
08
我們從不同的時代生長起來,時代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記。
我們都是與眾不同的獨立個體,也都有自己的獨立意志和獨立人格。
外面的世界已經很讓人疲憊了,在我們共處的時光裡,就讓我們更坦然地做自己吧。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希望自己真誠地說出以上內容。
就算我們互不理解,也該彼此尊重。
寫 在 最 後
今年我發現,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了不回家。
疫情可能只是一個藉口,「不想回家」才是真實的想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回家的壓力,漸漸蓋過了對家人的想念。
每次在家待不到幾天,就開始為各種瑣事吵架。
無法溝通的無奈,彼此爭執不下的執拗,讓人有了想要逃避的想法。
我們拒絕過多溝通,言簡意賅地回應。
因為知道無論怎麼辯駁都沒有結果。
我們像個回復機器,面對每個熟悉的陌生人,說著早就想好的場面話。
「面子」取代了「溫情」,成為春節最炙手可熱的綴飾,而家人之間可以聊的話題也越來越淺顯。
所以我們變得牴觸回家。
只因為,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團聚」。
我曾經想像過的春節團聚,是回到家門口,還沒掏出鑰匙,爸爸就為我開了門。
是一進門就聽見奶奶熱切地喊著:「回來啦?」
是到了晚上8點,全家人一起窩在沙發上看電視。
有說有笑,就像回到了過去生活在一起時的樣子。
這些小事像連在我們之間的繩線,被拉起來的剎那,彼此都會看見那些深深淺淺的羈絆。
而當我回到熟悉的地方,那裡的一切都讓我恍然覺得自己還是孩子時——
那才叫回家。
大家都快樂,
才是春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