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守在外,我為你護家...

2021-02-28 台州職業技術學院

放假回家的大學生徐龍飛,為在外常山阿姨劉海燕的孩子輔導作業。共享聯盟常山站 鄭徐麗 攝

「鉛筆要握正一點,這樣寫出來的字會工整好看。」2月13日,常山縣東案鄉東案村,放假回家過年的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徐龍飛來到同村村民劉海燕家中,幫著輔導她的孩子寫作業。

劉海燕在杭州做育嬰保姆已有10多年。今年,許多在省內外務工的常山阿姨選擇留在工作地過年,劉海燕是其中之一。

不回家過年,家中的老人孩子讓劉海燕牽腸掛肚。「我老公在外地做水電工。公公婆婆都70多歲了,他們一邊操持家務,一邊照看孩子。我怕孩子放假了學習不用功,也怕老人太辛苦。」劉海燕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像劉海燕這樣「身在外地、心在老家」的常山阿姨還有不少。為讓她們安心、放心,1月下旬,常山縣、鄉、村三級婦聯開展「保障常山阿姨就地過年」的關愛行動,發動社會各界志願者到未回家的常山阿姨家中開展志願服務,以實際行動幫她們解除後顧之憂。

志願者來到在外常山阿姨的家中,幫助打掃衛生。浙江日報記者 葉曉倩 攝

不僅幫助輔導孩子,早在2月7日下午,常山縣婦聯下屬的常山阿姨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謝春春,就已組織東案鄉的幾名婦女幹部、巾幗志願者,幫助劉海燕的公公婆婆打掃了衛生。「真的感謝你們。」看著志願者忙裡忙外1個多小時,還有那被擦亮的窗戶玻璃和乾乾淨淨的地板,劉海燕的婆婆陳蓮姣連聲稱讚。
在溫州做家政服務的東案鄉田蓬村村民鄭芳芳也選擇留在當地過年。可兩個正上幼兒園、平時由爺爺照看的女兒讓她放心不下。
聽說鄭芳芳過年不回家,這幾天,村裡的退休教師徐水英和村婦聯副主席毛彩英,幾乎每天都會陪著鄭芳芳的兩個女兒,在村委會的「兒童之家」待上一段時間。「兒童之家」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和兒童彩繪圖書,徐水英、毛彩英耐心的照護讓兩個孩子很開心。孩子的爺爺鄭善古說,村婦聯和大家的關愛讓他很感動,也讓他省了不少心。
「你們在外好好工作,家裡的老幼我們來照顧。」常山縣婦聯黨組成員、常山阿姨事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秀珍說,從1月下旬至今,常山縣14個鄉鎮(街道)的100多名志願者分赴各地,為在外常山阿姨的家庭開展志願服務,包括為孩子輔導作業、幫老人打掃衛生、對庭院進行消殺等。「活動雖小,但意義不凡。」留在北京過年的常山阿姨欒利俊說,雖然這個春節特殊,但有大家對自己家人的關愛、關照,她心裡暖洋洋的。大家也一定注意到文中的徐龍飛同學,他是機電1833班的一名學生,一起來聽聽他的感想:

在同學們的眼中,徐龍飛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班長陳宣宗

徐龍飛是一名不善於表達的男孩兒,但為人豪爽仗義,熱情開朗!在學校當中也是非常的合群,學習也是非常的刻苦努力,生活當中更是我的好兄弟,待人真誠友善。

室友尹路人

徐龍飛同學在寢室就經常樂於助人,得到我們的好評,看到回家之後幫助小同學完成作業,我為有這樣的同學感到自豪。

編    輯:黃栩婷

來    源學習強國

校    對:宣藝蕾

審    核白   水

相關焦點

  • 這封信上,留守孩子說出一牆心聲
    「爸爸媽媽,因為這次疫情你們回不了家了……我和弟弟非常想念你們……我和弟弟永遠愛你們。」「我特別特別希望今年的病毒能早點過去,我們可以高高興興的一起過年。我和妹妹都愛你們哦!」「這次我拔河拔了第一名,這是我第一次勝利,你要給我什麼獎勵呢。」
  • 仙溪派出所連續6年堅持為轄區留守老人開展「暖心」行動
    1月31日,伴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仙溪鎮西莊村出現了這樣感人的一幕,80多歲的留守老人谷奶奶,眼裡含著淚花哽咽著說:「真沒想到你們會來看我,我心裡是說不出的高興!」原來,當天仙溪當地氣溫驟降,山區更是下起了大雪,道路結冰積雪,不要說車輛,步行都艱難。
  • 我是河小青,巡河護河我助力——保護母親河,希望之家在行動!
    、責任河流的義務巡查、監督工作及日常性的巡河護河行動。中國今年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動員廣大青少年助力生態環保建設,常態化推進保護母親河行動,協助河長開展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2018年6月3日下午16時,由共青團宜春市委、宜春市青年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的「我是河小青,巡河護河我助力——保護母親河,生態宜春行」活動的啟動儀式在宜春松江園廣場開展。
  • 以生命影響生命-藍雅社工「護童成長 益童愛」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並告一段落
    自7月28日起截止目前,汶上藍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汶上縣心理學會,立足「護童成長·益童愛」兒童關愛公益項目,深入全縣各鎮街共開展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團體心理輔導和暑期安全自護講座
  • 瑞昌半山留守老人:在石縫中開創甜蜜事業
    點擊瑞昌生活關注我喲瑞昌生活|愛心聯盟志願者招募,詳詢微信:48874043瑞昌生活|紅娘熱線/微信:18179242199免費為你尋意中人
  • 【特別關注】六壩鎮張小燕和她的200多名留守孩子
    為此曾經身為教師的張小燕,帶著對留守兒童的特殊感情,在民樂縣六壩鎮成立了「未來星」留守兒童之家。這個原本兩個孩子的媽媽如今已經是200多位留守兒童的「媽媽」了。張小燕這些年一直和丈夫楊緒滋在外打拼,她的孩子也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說起成立「未來星」留守兒童之家的初衷,還要從她的兩個女兒說起。
  • 守護光明 為愛築夢——「光明驛站」點亮留守兒童的心燈
    「光明驛站」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全國首家站點於2012年6月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桃園鎮光明村邱寨希望小學正式掛牌。 「光明驛站」從宿州首家試點,到全省百家鋪開,堅持初心地匯聚愛心引擎,釋放愛心能量,用愛心和友善給留守兒童和未成年人一個溫暖的「家」。「光明驛站」站點「6+N」標配由一個活動室、一臺上網電腦、一部親情電話、一套文體用品和一組圖書角、一面文化牆組成。
  • 在外奮鬥的你,回家最好不過 | 老少平安 - 周柏豪
    香港也不乏林一峰這樣有文化鄉土情懷而又糅合個人特色的民謠歌手,但我驚訝於這樣一首歌是出自藍奕邦之手,是不再作妖,返璞歸真,最打動我的藍奕邦。自從藍奕邦患抑鬱症以來,暫別樂壇,痛罵前東家,手撕自家粉絲,樁樁件件仿佛都在步步毀滅自己的歌手之路。
  • 祿豐「愛心媽媽」結對留守兒童,歡度「六一」
    【六一節】 愛心媽媽結對幫扶獻愛心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小朋友們最開心的日子,今年的兒童節,對於祿豐縣的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們來說,雖然自己的媽媽不在身邊,但有了愛心媽媽的陪伴愛心媽媽:「我把我的名字給你,電話號碼也給你。」
  • 91歲教師守候留守兒童:只要我有口氣 不會讓他們念不起書
    退休後,他自費辦「留守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無償補課18年,至今仍堅持上課、批改作業。他說:「我願意我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視頻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矩陣號—二更村民眼中「怪人」——葉連平從小酷愛學習的葉連平,抗戰勝利後,隨父親來到南京,進入美國大使館工作。在那裡,他利用工作之餘的點滴時間,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 守護國旗,「微馬最美護旗手」是你嗎?
    祖國70周年#我是最美護旗手#正在微馬APP火熱進行中
  • 我為你驕傲,加油!
    「老公,我肚子不太舒服,剛單位領導說第二個14天就要開始了,有困難的員工,可以提前申請回家。」「老婆你還是堅持吧,特殊時候更能體現一名黨員的黨性和修養。「老公,我明天起就吃住在單位了,你呆在家裡守好這個家。」餘蕾一邊收拾換洗的衣服,一邊對著正在思考的徐文瑞說。「你別去了,一個女同志住辦公室多不方便。我也要去值班,孩子在老家,房子也沒有什麼可守的!」
  • 關愛留守老人,鄢陵愛心粥屋在行動!
    又開始了開展慰問留守老人活動,兩個月來,歷經馬欄鎮催馬村;陳化店鎮河西杜村;安陵鎮西街社區;彭店鎮黑劉村、劉拐村、新莊村、謝坊村、田崗村、李家村,新範家村,前步村等4個鄉(鎮)11個村(社區),每個村(社區)慰問3戶貧困留守老人,為老人送上食用麵粉、油、大米、牛奶、棉被、等愛心物資(每戶140--150元);送去志願者們的關心和溫暖,使他們過一個歡樂、祥和、喜慶的新春佳節。
  • 關注丨湖南單親留守兒童有了自己的「快樂家園」
    近期,新華社報導了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123個單親留守兒童的故事,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在看到新華社的報導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率先行動,派出工作組赴邵陽考察調研,在獲知孩子們的生活困難和心理撫慰需求後,發起了「有愛就有家」——關愛邵陽縣黃荊鄉特殊兒童公益行動,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幫助這些孩子重溫母愛、重拾親情。
  • 【張家界24小時】袁小靚:「我都想留守在這裡」
    表現一百分的橙隊「靚姨」找到一個寶盒,拿出積分很開心,為了幫助留守兒童也是拼了品嘗當地美食殺豬飯、三下鍋  「拿著掃把划船得第一,全靠靚姨智慧對歌」,原本落後的橙隊因為「靚姨」率先在對山歌的環節中勝出,賽後她也不忘發微博進行調侃;南瓜大賽中,80米的賽道上,她左右開弓,一次拎兩個南瓜飛奔,小宇瓊恐高落淚時,她緊緊牽著她的手,不停為她擦淚安慰……  「我只能算及格,我們整個團隊是一百分,每個人都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談到對自己的表現,「靚姨」謙虛地表示。
  • 在外漂泊了那麼久,你累嗎?來俺龍德安個家吧.....
    春節期間回老家過年,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的已經開始在建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和院子,最近幾年國家在大搞美麗鄉村建設,家鄉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交通也更加便利,信息也更加發達,在外漂泊了那麼久,就會有一個想法:我幹嘛還要身在異鄉為異客呢,哪裡都沒有家好,家鄉山青水綠的環境,比起那些擁擠喧囂的城市來講,這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 【創業季】大學生村官自拍微電影 留守兒童引關注
    大學生村官自拍微電影 引導社會關注留守兒童  《春韻》是一部題材為關愛貧困留守兒童的微電影。這部微電影,講述了一個寄養在村長家的孤兒成長為大學生村官,並關愛貧困和留守兒童的故事。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一直沒有喝,是不喜歡喝嗎?  汪思語:不是。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怎麼不喝呢?  汪思語:留給奶奶喝。  汪思語的家住在送橋鎮南茶村中心組,她帶回家的飲料奶奶更是捨不得喝。  汪思語奶奶:她拿回來叫我喝。她要吃了(說)奶奶你吃奶奶你先吃,你不吃我就吃不下。
  • 91歲教師守候留守兒童:不會讓他們念不起書
    九旬鄉村教師葉連平在「留守兒童之家」給孩子們上英語課。「只要我有口氣,不會讓他們念不起書。」九旬鄉村教師葉連平在「留守兒童之家」黑板上寫板書 徐偉 攝從小酷愛學習的葉連平,抗戰勝利後,隨父親來到南京,進入美國大使館工作,在那裡,他利用工作之餘的點滴時間,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 節水護水,你我同行!馬鞍山市水利局發出倡議!
    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和學生群體對節約用水舉措的積極性,加強水文化建設,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凝聚社會各界節水愛水護水的強大力量。11月2日,市水利局在馬鞍山市建中學校組織了一場「大手拉小手,共建節水校園」為主題的節水科普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了來自皖江工學院水利工程學院學工辦的副主任王秋玉為同學們講解節水知識。
  • 敬永城每一個留守過年的異鄉人
    為響應號召,有些人的歸途變成逆行,支援抗疫;有些人的團聚變成留守,就地過年。社區志願者、政府工作人員、白衣天使……一個個堅守在抗疫前線的人,為了「大家」的安全,放棄了「小家」團圓。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駐地留守」是我們作貢獻的最好方式。留下來,為了更好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