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卡特當選第三十九任美國總統,同年七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卡特鄧小平鄧小平復出後,美國國務卿萬斯來到北京與鄧小平商討中美建交的具體事項。當萬斯提出《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將逐漸消失而不是廢除時,鄧小平打斷了他的話:如果要解決,乾乾脆脆就是三條,斷交、撤軍、廢約(同臺灣斷交、從臺灣撤出軍隊和設施、廢除美蔣條約)。
萬斯碰了釘子後返回美國,卡特又派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秘密訪問中國進行談判。鄧小平在接見布熱津斯基時再一次就臺灣問題表明中方立場,要求美國與臺灣斷交、撤軍、廢約。幾天後布熱津斯基空手而歸。
1978年8月柴澤民赴美國主持中國駐美國聯絡處的工作後,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會見柴澤民,繼續中美邦交正常化談判。通過幾次談判後見中方態度堅決,美國權衡再三決定作出讓步,接受斷交、撤軍、廢約這三項條件。但是美國又提出新的要求:可以向臺灣出售武器,並表示希望中方理解。柴澤民將情況轉達國內後,得到的回覆是堅決反對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中美在臺灣軍售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於是談判再次破裂。
1978年11月,布熱津斯基向柴澤民表示,當下是建交的最好時機,1979年美國國會的工作重點將會放在蘇聯與美國核武器的問題上,且1979年秋天卡特將會忙於競選。若現在不解決問題,那麼中美建交將會再次延期。柴澤民立即將消息傳回國內。鄧小平考慮後做出決定:先建交,把買武器的問題掛起來,等建交之後再談賣武器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放棄。
得到答覆後美國開始積極草擬中美建交公報,美國駐中國聯絡處負責人表達了想要會見鄧小平的想法,並向鄧小平發出訪美邀請。鄧小平答應了,並將訪美時間定在中美正式建交後一個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