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報導,亞馬遜熱帶雨林今年已經爆發了數千場大火,難道2019年毀滅該地區的災難性大火要重演嗎?2019年8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的一場「世紀大火」在地球之肺烙上了一個巨大的印痕,並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巨浪。那麼。亞馬遜熱帶雨林在全球究竟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呢?
亞馬遜熱帶雨林(Amazon Rain Forest)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大約600萬平方公裡,其中60%位於巴西,整個雨林橫穿9個國家,包括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蘇利南以及法國,佔據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
亞馬遜熱帶雨林對世界氣候有很大的影響。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大量存在可以使地球變暖,從而導致極地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濫,而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生物量足以吸收人類產生的將近20%的二氧化碳,是抵禦氣候變暖的重要防禦手段,同時產生大量氧氣,佔全球氧氣總量的1/10,所以有「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的讚譽。
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聚集了大約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現在已知的動物和鳥類已經超過了10萬種,佔世界總數的五分之一。因此,亞馬遜流域對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舉足輕重。
當然,亞馬遜熱帶雨林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蓄積著8億立方米的木材,佔全世界總量的45%,經濟價值超過7000億美元。自1970年以來,現代人類的工業化發展已經使得亞馬遜雨林面積縮水20%之多。據INPE的數據顯示,2019年的亞馬遜森林砍伐面積達到11年來的最高水平,不到1年時間雨林就消失了8000多平方公裡,2020年上半年又進一步飆升了25%。
亞馬遜森林大火的原因有自然的因素,更多的則是人為的破壞。雨林的存在會增加降雨量,但是樹木的減少導致降水量不斷減少,再加上地面乾燥、地表溫度上升,最終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樹木枯竭,形成惡性循環。然而,在亞馬遜雨林這個地球上最溼潤的地方,自然火災非常罕見。盜伐森林者人為點火的可能性更高。非政府組織火災追蹤項目負責人馬特·芬納(Matt Finer)表示,絕大多數大火發生在最近被砍伐的森林地區,沒有發生在原始森林中,大火煙霧中的氣溶膠水平升高表明大量的生物質燃燒。
通常每年八月是亞馬遜森林火災季節。NASA的科學家表示,2020年熱帶北大西洋的地表溫度升高,正在從亞馬遜南部吸走水分,導致亞馬遜河南部的地勢變得乾燥易燃,使用於農業和土地清理的人為篝火更容易失控和擴散。
根據INPE的數據,今年7月份的大火數量達到6803次,高於2019年7月的5,318起,這是自1998年開始記錄以來7月份火災最多的一年,僅7月30日一天就記錄了1000多起火災,是自2005年7月以來單日最高。巴西亞馬遜環境研究所(IPAM)科學總監阿恩·阿倫卡(Ane Alencar)表示,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預期八月很艱難,而九月將會更糟。
2019年亞馬遜大火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成千上萬的網友呼籲「拯救亞馬遜」、「拯救地球」。然而,事到如今,不管是採取保護措施還是繼續加大砍伐、開採力度,未來亞馬遜的火災數量都將只升不降。很顯然,玩火只會引火燒身。
信息源: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