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猞猁頻繁襲擊狗,科學家:這種現象很不尋常

2021-03-01 大貓來了

近日,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區,接連發生了幾起加拿大猞猁襲擊寵物狗的事件,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很不尋常。

幾天前,一位名叫庫米的男子帶著自己的一歲小狗在戶外玩耍。突然,一隻加拿大猞猁飛奔而來,咬住了小狗的脖子。此時,剛好一位動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開車經過此處,他迅速把加拿大猞猁從小狗身上拉開,小狗才得以脫身。不過,小狗的脖子和耳朵還是受了傷,不久就被送到了獸醫診所。如果不是這名工作人員幫忙,小狗恐怕會被加拿大猞猁咬死。

圖:被加拿大猞猁咬傷的寵物狗

1月底,一位名叫海蒂的女子與她的朋友一起帶著兩隻狗在一條小路上散步,一隻加拿大猞猁突然出現抓住了她們的一隻狗。情急之下,海蒂衝了上去,試圖徒手把加拿大猞猁的嘴掰開,她的朋友也來幫狗脫身。最終,大約兩分鐘後,狗獲救了,這隻加拿大猞猁則被一位鄰居開槍打死了……

圖:海蒂和她的兩隻狗,圖右這一隻被加拿大猞猁襲擊

要知道,加拿大猞猁幾乎專門以雪兔為食,很少會打起寵物狗的注意,那麼它們近期為何要試圖捕食寵物狗呢?科學家推測,這可能和雪兔的數量下降有關。

圖:加拿大猞猁捕殺雪兔

加拿大猞猁最喜歡的獵物是雪兔,雪兔可佔它們飲食總量的90%以上,一隻成年加拿大猞猁一年至少要捕食200隻雪兔才能滿足對食物的需求。早前動物學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加拿大猞猁和雪兔的分布區域高度吻合,兩者的種群數量也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隨著雪兔數量的增加,加拿大猞猁的數量也會增加;當雪兔的數量達到頂峰開始下降時,加拿大猞猁的數量也隨之下降。

圖:加拿大猞猁和雪兔種群波動關係圖

加拿大猞猁和雪兔的種群波動大約10年為一個周期。雪兔最多的時候,每公頃可有3~4個雪兔;雪兔數量降低的時候,每十公頃可能才有一隻雪兔。因此,兩個階段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根據動物學家湯姆·榮格的研究,目前育空地區的雪兔正處於種群數量下降的第三年。這意味著在雪兔的數量反彈前,加拿大猞猁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少。

圖:加拿大猞猁追捕雪兔

由此,我們就可以找到加拿大猞猁捕食狗的原因了:雪兔的數量下降後,越來越多的加拿大猞猁會餓肚子,它們不得不擴大覓食範圍,甚至來到居民區,捕捉可以吃的東西充飢。不幸的是,一些加拿大猞猁把目標轉向了狗。

令人擔憂的是,動物學家發現,最近一個周期裡育空地區加拿大猞猁的種群高峰,已經沒有四五十年前的高峰高。這說明整體而言育空地區加拿大猞猁的數量在下降,而其數量下降的原因可能和氣候變化有很大關係。

圖:加拿大艾伯塔省博物館中加拿大猞猁與雪兔的標本

之前,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州超過7000平方千米的棲息地進行了長期監測,結果發現加拿大猞猁已經在其中大約80%的面積消失,導致加拿大猞猁數量降低、分布區域縮小的因素主要是氣溫升高、森林火災和積雪減少,而這三個因素都是氣候變化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給大家介紹一種動物:加拿大猞猁...網友:天哪,怎麼長這樣!
    然而今天要說的這種神奇的動物,確是「加拿大特產」。就是下面這種:加拿大猞猁你一定要問了,明明毛茸茸,挺萌的,為什麼要說它奇葩?這種猞猁小時候可萌了,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千萬不要太小看它了,加拿大猞猁的攻擊力還是挺強的。平時捕捉起雪兔和小馴鹿基本不在話下。但當碰到雪豹,熊這一類比較彪悍的動物時,這貨就慫了。。。
  • 21歲零7個月,世界第二長壽加拿大猞猁被安樂死,留下7歲伴侶
    這隻加拿大猞猁名叫卡爾,去世時20歲零7個月大,是世界上已知第二長壽的加拿大猞猁。如果它能再多存活一年,就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加拿大猞猁。圖:加拿大猞猁卡爾生前,卡爾是一隻悠閒而又有趣的加拿大猞猁,它喜歡吃各種野生獵物,喜歡咖喱的味道,喜歡大聲的叫喚,深受遊客和飼養員的喜愛。
  • 毒蛇、猞猁、豹貓……養「異寵」好玩?你可能捅了大婁子!
    在該平臺上,一個售賣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的商家給記者發來猞猁幼崽的視頻。他明確告訴記者,買賣猞猁是違法的,需要通過特殊渠道獲得。而且猞猁生性兇猛,飼養者需承擔風險。他向記者開出13萬元一隻的高價,理由是「高風險要有高回報」。
  • 加拿大原住民因種族歧視遭襲擊 男子衝其大喊「回亞洲去」
    作者 | 魏雪巍▲圖為達科他(圖源:CBC)日前,加拿大一原住民女子在溫哥華街頭遛狗時遭遇襲擊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這名27歲的原住民女子名叫達科他(Dakota Holmes),她回憶稱,15日晚上她正在溫哥華街頭遛狗,由於季節性過敏她打了幾個噴嚏,不料一男子卻走到她身邊,開始大喊一些帶有種族歧視的話,「他因為對亞洲人存在種族偏見而大喊大叫,他以為我來自亞洲,就告訴我回亞洲去,我不屬於這裡,讓我回家」。
  • 潮汐鎖定的罕見奇觀連科學家也無法解釋?
    我們還是看地月的運動關係,月球繞著地球旋轉一圈需要27天,而就在這27天裡,月球也完成了自轉一圈,這種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的現象就是潮汐鎖定的形式。           通常情況下,潮汐鎖定只會出現在行星與它周圍的衛星之間,然而,最新科學家發現,有一顆巨型恆星被一顆小行星給鎖定了,科學家至今也無法解釋其中原因。
  • 比利時知名箱包品牌Kipling女總裁,海邊度假被大白鯊襲擊後死亡
    電影《大白鯊》大家都看過,裡面血腥的畫面讓人觸目驚心,但是就在昨天,也發生了同樣非常恐怖與不尋常的事件,美國緬因州出現歷史上首次鯊魚咬死人事件
  • 不走尋常道,不過尋常橋!
    厭倦了循規蹈矩、按部就班,
  • 【進擊的狗】汪星人襲擊郵差成常事,這是一個危險的職業...
    愛狗的人估計很難相信,但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並非你想像那樣友善,每年有超過450萬美國人被狗咬。為了保護其僱員,美國郵政管理局已經在實施一套新系統。要求用戶說明他們家有沒有狗。但是,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阻止襲擊的方法:麻煩他們給狗繫上繩子。為什麼不養喵?!喵不會咬人的!喵~素材採寫:小么么責任編輯:Susieing推廣
  • 今日聚焦:重量級科學家,被暗殺!中國,如何保護自己的科學家?必須重視!
    它對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位知名科學家,尤其是國防領域科學家,都有重大潛在威脅!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這樣被暗殺!國家的軍事威懾力量,大大降低!那其他國家呢?其他國家的重量級科學家呢?如果這種做法可以大行其道,那全球科學家豈不都要人人自危了?!
  • 【奇聞奇觀】十大奇特自然現象:縹渺的地震之光等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對「地震之光」現象迷惑不解,曾有人聲稱在地震之前和地震過程中天空中出現縹緲的光線,有人認為,這種神秘光線類似於下雨之前的閃電。義大利物理學家克裡斯蒂亞諾稱,地震之光現象的出現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2、納斯卡神秘圖案。
  • 英男子列車上命令寵物狗襲擊乘客 被判監禁兩個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30日報導,近日,英國倫敦一趟列車上,一名男子對車上三姐妹懷有種族歧視並且進行了人身攻擊,命令寵物犬襲擊三名女子,情節嚴重違反了公眾治安法,並涉及種族歧視。今年7月8日,英國由Kings Norton開往雷迪奇的火車上,21歲的伯明罕男子路克•尼科爾斯(Luke Nicholls)和一名男性一同從中途上車,並隨身帶了一隻狗。上車後,尼克爾斯兩人在三名年輕姐妹旁邊坐下,他的寵物狗不經意舔了其中一名女子的外套,引發女子反感並走開了。見這名女子走開,尼克爾斯就讓狗坐在座位上,緊挨著另幾位年輕女子,女子表示能不能讓狗坐在這裡。
  • 加拿大發生近年來最致命襲擊,兇手12小時屠殺多人後被擊斃
    加拿大警方表示,在今天周日下午,加拿大海洋省新斯科舍省農村地區發生槍擊事件,持槍歹徒在該省農村地區製造了一場持續12個小時的血案,
  • 加拿大針對多哥治安現狀向國民發布旅行安全提醒
    12月31日悉,29日,加拿大政府針對多哥治安現狀發布旅行安全提醒,提示加公民:①多哥的偷竊、暴力搶劫、武裝襲擊、劫車和入室盜竊等犯罪事件頻繁發生
  • 杜魯多微博淪陷,加拿大鵝股票暴跌20%
    上星期,華為創始人千金兼高管的孟晚舟,竟然被加拿大當局拘捕了。現在,隨著事件在持續的發酵,微博上也不太平了,首先是,杜魯多的微博已經被網友攻陷了...在12月8號的時候,杜魯多發了一條微博,熱評第一是「美國狗,放人」↓
  • 曝光 〉延平部分公園、廣場存在不文明現象
    隨著公共場所的陸續開放這些場所內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我們對延平區部分公園、廣場的髒亂差現象進行曝光一起來看一下↓↓↓在延平區小水門公園,記者看到,雖然天下著大雨,也阻擋不了市民三三兩兩前來遊玩的興致。
  • 【看看蒙特婁】2019.08.14-數百輛共享電動滑板車將湧現在加拿大蒙特婁市街頭!
    班芙國家公園於上周五發生露營者半夜遭到野狼襲擊的罕見事件。近日倖存者也講述了半夜這隻狼想把人拖出帳篷的恐怖遭遇. 露營者費恩(Russ Fee)稱他在半夜突然聽到尖叫聲,當他衝到隔壁營地時,發現一隻狼正試圖把一名男子拖走。費恩指,他當時聽到隔壁露營地一男一女拼命大叫「救命」。費恩聽到求救聲後,在黑暗摸到了帳篷的拉鏈,最後拉開網眼門,提著燈籠衝了過去。
  • 新發現:科學家指出世界上最大的魚,網友疑問:難道不是鯨鯊嗎?
    雌性鯨鯊成年後平均長度在14米左右,但是科學家指出這種生物的成長速度十分的緩慢,每年只能長大20-30cm左右。但雌性鯨鯊明顯大於雄性鯨鯊的結論是確定的。鯨鯊最早在1828年被科學家確認並且命名,它們是濾食性海洋生物有著大如鯨魚的身形,生物學分類上屬於鯨鯊科、鯨鯊屬下的唯一成員。這種大型的海洋生物性情非常溫和,和它們龐大的身型不匹配,因此經常受到虎鯨和大白鯊的襲擊,同時人類對於鯨鯊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因此最近一些年它們的數量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