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FBI側寫大師沃·夏邊德先生研究分析,一個人童年的家庭情況和生長環境,會決定其性格塑造及未來走向。
由此看來,張國榮孤獨、敏感、渴望受到關愛的個性,確實和小時候的經歷密不可分。
張國榮的父親名叫張活海,是一位享譽港九、新界的服裝設計大師,也即我們所說的裁縫。張裁縫的名頭可不是蓋的,聽說好萊塢大咖馬龍·白蘭度還曾向他定製過一套西服,就是不知是不是《教父》裡所穿的那套。因此,張裁縫號稱「Tailor King」(裁縫之王),當然,這個名號極有可能是自我加封的。
有這樣一個稱王稱霸的父親,所以張國榮的家境相比譚詠麟,簡直好的不得了。張國榮的家是灣仔一棟五六層高的別墅,家裡住著父母、姥姥、傭人以及——7個孩子。是的,張國榮兄弟姊妹共有10人,其中老三,老四和老九夭折了,張國榮排行第十,所以又被稱為「十仔」。那時張國榮的大名叫做「張發忠」,很有時代的特徵。
譚詠麟也生長在一個大家庭,其父譚江柏對家中孩子管教極嚴,時常拳腳相加,致使譚詠麟有次被打的一個星期無法走路。但是此事對張國榮而言,卻是一種很大的「幸福」,因為張活海根本就不理他,別說管教,連說話也很少。
張活海有著大多數暴發戶身上具備的陋習,比如拈花惹草(還納了兩個小妾),成天圍著其他女人轉圈,自然無法顧家。再加上其工作繁忙(鬼知道),所以每年只有大年除夕,張活海才能在張國榮面前出現。
某天,6歲的張國榮去張活海的製衣廠,有人問父親有沒有帶他去玩耍?張國榮答道:「我和他(張活海)不熟。」可見,父子關係陌生到何種程度。
而張國榮的母親,由於幫助張活海打理生意,也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和張國榮之間,感情較為淡薄。直到多年後,母子兩相處仍然充滿尷尬,母親來到他家,十分小心客氣,上個廁所都要問:「我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洗手間?」這是正常的母子關係嗎?不,這是主人和客人的關係。
「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記得,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留戀。」關於童年,張國榮這樣總結,可見心有多傷。
那麼請問,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家庭的溫暖,父母的疼愛,他長大後會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害怕孤單,廣泛結交朋友,並且對年齡較大的女性溫柔體貼,從其身上尋找母愛;其次十分敏感,有時甚至耍些小性子,事後又略帶撒嬌地彌補關係;另外,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導致不停的搬家,卻怎麼也不滿意;還有,希望得到寵愛並被人們認可,成敗十分在意,就連玩個小彩頭的麻將也會斤斤計較……
你看,這就是張國榮,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身上有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張國榮,但是,大家就是喜歡他的真實,不虛偽。
世界上有所謂的「完人」嗎?有,一者是高高在上的「神」,一者是經過粉飾的「聖人」,可這兩者處處透露著「假」。還好,不管張國榮如何被稱為「傳奇」,至少一直保留著一顆赤子之心。
我想,當看到1985年譚詠麟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其父譚江柏親自頒獎並寄語「勝不驕」時,臺下的張國榮內心一定五味雜陳。其他的不說,僅在親情方面,他便永遠也無法超過譚詠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