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有市民向《百姓監督》欄目反映
龍華中學前的一條道路一到下雨天
路面就變成溪面
群眾苦不堪言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來看看記者從現場帶回的報導
精彩視頻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
3月26日,記者在龍華中學前看到,這條道路設有四個車道,約20米左右寬。但在靠近塔街、新建公廁的南側,道路在此只剩一個車道、寬約5米,東面空地上長滿雜草,十幾塊大石頭堆放著,與這塊空地相鄰的是一間空心磚砌成的瓦房,公路在此急劇變窄。
在公廁通向龍華中學這一段道路的西側路面上記者看到,因為沒有排水溝,汙水直接流淌在路面上,這條汙水帶流經的地方已長出墨綠色的苔蘚,並散發著著淡淡的臭味。說起這些亂象,周邊居民對此意見很大。
居民這裡排水溝沒有修建,下雨的時候,路面都是水,學生都出不去,老人穿雨鞋有時候水也會跑進雨鞋裡。前面那條路又沒有修建,下雨的時候雨水交匯在比較窄的地方,學生經過那邊很危險。
居民這條路五六年了還是通不了,那下面就像雞脖子,這邊這麼寬,那下面又很窄。
這邊有一千多學生每天上學放學都從這邊來往,一下大雨的時候整條路都不能走,學生有時候摔倒了,書本都散在路面上。下雨天有些學生都不敢來上學。
居民們告訴記者,臨近塔街有一段用石子和水泥砌成的排水溝,卻成為了擺設。遇到雨天,排水溝旁邊的房子肯定受淹。
居民水溝只做了這一節水溝,那上面沒有做排水溝,雨水都流向路面上,沒流到這個排水溝裡。我房子這邊低,雨水也排不出去,一下大雨,雨水就會淹到我屋內,我房子還有住人呢。
記者注意到,與龍華中學門前大道相連接的塔街兩側同樣沒有設置排水溝。而且由於龍華中學這側地勢較高,雨量偏大時,大量的雨水就會匯聚在這裡,塔街就會變成為「塔溪」。
居民們表示,現在是談雨色變,遇到下雨天,這條路都有大片的積水,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影響。
居民一下雨水就流到這邊來,路面就變成溪了,可以淹至膝蓋處,學生放學後就在這邊摔倒,就在這邊彎道摔倒,因為下雨,道路兩邊沒有排水溝,雨水排不出去,沙子積在這邊,道路變成小溪了。
(下雨天)那上面的水衝下來,都會衝進我們對面這邊的房子,前排的這些房子,水都淹到屋內。
在塔街的北面,有一排地勢較低的房子,與路面形成一米多的落差。居民們反映,這裡有多處老房子在前段時間由於長時間受淹發生坍塌。
居民雨水最高淹到這裡,跟馬路齊平,這樣很危險,那裡面的一些老房子都倒塌了,因為被水淹了,所以倒塌,這邊的房子後來再加固,那後面也有倒塌的房子,就是因為被水淹的。
水經常淹到這裡,井裡的水現在都不能喝,連後面總共兩個井的水都不能喝了,以前這井水非常好喝,現在都不能喝了,裡面現在非常髒。
居民們向記者表示,就排水溝問題多次向當地政府反映,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居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群眾的呼聲,儘早完成這裡的排水溝改造問題,解決群眾的煩惱。
居民反映十幾年了兩邊排水溝都解決不了,跟鎮政府反映,他們說這個工程很大做不了,三峽那麼大的工程都能做,這邊排水溝卻不能做?
居民下雨了這條路都不能走,這條排水溝一定得修建,這條道路也要打通,不然學學生到那邊了會相互擠在一起,要是碰到發生事故就嚴重了。
真的很難想像,這裡的居民十來年時間裡如何忍受著雨水的困擾?相關部門在設計這條路的時候,不知道是沒有將排水溝規劃在內,還是施工的時候其它原因而忽略了?燈塔社區居民「恐雨症」何時才能徹底解決,《百姓監督》後續將繼續予以跟蹤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