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霞:大規模減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2021-02-13 中國扶貧

10月24日,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幕。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司司長蘇國霞在論壇上指出,70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根本目標,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組織實施適合本國國情的減貧戰略,為緩解和消除貧困持續奮鬥。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司司長蘇國霞在論壇上講話

蘇國霞介紹,經過70年的持續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中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進程,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蘇國霞指出,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實現了大規模減貧,在最近幾年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減貧速度不降反升,最根本的原因是發揮了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探索了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

談到中國扶貧的經驗,蘇國霞用五個「堅持」進行了歸納:
堅持將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分階段制定扶貧標準,明確奮鬥目標。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為扶貧開發提供組織保證。確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因人因戶因村施策,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堅持發揮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扶貧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形成脫貧攻堅資金多渠道、多樣化投入。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對貧困人口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提升整體素質,擺脫思想貧困、意識貧困、能力貧困,依靠自己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蘇國霞認為,未來中國的扶貧戰略應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繼續關注低收入群體,將收入標準轉向多維標準、統一標準轉向分區域標準,推進常態化、法制化的制度建設,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建立社會參與的有效機制。

來源:中國網

編輯校對:王健任 崔筱萌

相關焦點

  • 三原:屋頂「種電」讓帶貧益貧更持久
    三原縣圍繞貧困群眾帶貧益貧持久增收,在大力發展全縣「南菜北果塬區畜」的產業基礎上,因村制宜發展光伏產業,形成短期與中長期產業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確保帶貧益貧真正落戶見效。該縣大程鎮採用「村委會+光伏電站+貧困戶」的模式,投資165餘萬元,建設27座238千瓦分布式光伏扶貧發電站,覆蓋全鎮12個村,實現全鎮貧困戶光伏產業全覆蓋。
  • 信宜:「合生元」杯「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攝影大賽正式啟動
    為全方位、多角度宣傳信宜市,展示信宜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12月20上午,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融媒體中心主辦的
  • 年會尾牙來翠谷軒: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新舊事物交替變更就像太陽落下又升起一樣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停滯不前2017年我們即將以各自的奮鬥和創造踐行習大大提出的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年會尾牙 花錢要有效果年會要有效果必須封閉私密宴請要有氛圍依賴環境和情調全民奔小康
  • 平泉:「小黃瓜」託舉百姓小康「大夢想」
    全鎮現有各類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  136個,規模以上農資市場2家、農資服務站點83個,大棚棉被廠10個,現代育苗工廠1家,省級龍頭企業蔬菜市場1家,形成了集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集群,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黃瓜生產專業鎮。
  • 英語熱詞翻譯:「四個全面」重大戰略布局
    小康社會、改革、依法治國、黨紀,這「四個全面」是習近平為中國未來描繪的藍圖。   「四個全面」即Four Comprehensives,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全面深化改革(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全面依法治國(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全面從嚴治黨(comprehensively
  • 【頭條】西烏珠穆沁旗: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戶都不能少
    何為「十個突出」問題?暨資源節約和循環發展、規範開發生產和生態修復、環境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水資源綜合利用、牧民草場保護、規範施工建設和清潔運輸、稅費按時繳納、規範各類企業建築工程履行法定建設手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企業生產中突出存在的10項問題。
  • 我市全面推進「藍天、碧水、淨土、農村環保和青山工程」確保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我市將圍繞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和補齊我市生態環境短板,以提升環境質量和促進振興發展為主線,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進資源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全面推進「藍天、碧水、淨土、農村環保和青山工程」,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農村、青山五大環境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確保到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 小康不小康,黃埔娃帶你看家鄉!大賽截稿日期延至10月10日~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深深紮根於大江南北億萬群眾的心坎裡,也大大鼓舞了全國人民奮力奔向小康社會的精氣神。在7月底啟動的由黃埔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的「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創作大賽中黃埔娃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用生動的文字和優美的畫作為家鄉點讚為國家實現全面小康加油
  • 2000餘名建設者節日奮戰工地 力保北四環12月建成通車
    為實現年底建成通車的目標,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全力以赴搶工期、保進度。據悉,北四環項目是四環線六個新建段中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的區段,全長為47.39公裡,佔四環線總長148公裡的1/3,概算投資118.35億元。
  • 化危機為轉機,疫情為吉國帶來哪些反思?
    全球社會經濟危機正在重創吉爾吉斯斯坦所有經濟和社會領域:經濟活動放緩、生產量下降、貿易縮減、失業人數增加。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貧困和糧食危機加劇,進而有可能對國家社會政治局勢造成負面影響。危機的負面後果已被多次報導、分析。那麼,公眾,尤其是政府,是否注意到能從中受益的積極方面。首先,這場危機暴露了吉經濟和政府的薄弱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