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 澳大利亞 / 土耳其
·111分鐘
·2014-12-26(澳大利亞/土耳其) / 2015-04-24(美國)
《佔水師》由環球影業公司出品,於 2014年12月26日上映的一部劇情戰爭片,由羅素·克勞執導,羅素·克勞、歐嘉·柯瑞蘭寇、傑·科特尼等共同演出。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講述了一位澳洲的父親遠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去尋找他在加裡波底戰爭爆發後失蹤的三個兒子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一名在澳洲以農為業的的佔水師康納 (羅素·克勞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加裡波利戰役後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試圖尋找他三個參戰陣亡兒子的遺骸。即使一開始遭到軍方的百般阻撓,他也不屈不撓,更遇到於伊斯坦堡入住旅館女主人愛莎(歐嘉·柯瑞蘭寇飾)及一名曾與他兒子對戰的土耳其軍官出手協助。康納抓住一絲希望,為查出真相,穿越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九死一生,只為尋回兒子陣亡的真相,了結自己及妻子的心願。
個人觀點:我對希臘在此劇中被賦予侵略者的形象有不同看法。在奧斯曼土耳其1683年兵敗維也納城下,伊斯蘭對歐洲的入侵止步,基督教世界抵禦住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展勢頭。但歐洲南部已遭伊斯蘭荼毒,巴爾幹半島大部在奧斯曼帝國治下--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波赫等等。直到1829希臘擺脫奧斯曼的奴役,獲得獨立。1919年,由於英法的短視,沒有挾一戰勝利之威,收回被土耳其霸佔幾百年的伊斯坦堡(拜佔庭帝國君士坦丁堡)地區,這本是基督教的土地,被伊斯蘭教強佔多年。希臘此時的收復失地運動,跟西班牙收復被摩爾人佔領幾百年的南部失地,有同樣的正義性。英法怕希臘做大,所以對希土之戰袖手旁觀,招致希臘在收復土耳其歐洲部分,又佔領小亞細亞愛琴海沿岸後,功敗垂成。可以說,如果當時把伊斯蘭教趕回亞洲,現在就不是伊斯蘭到處作亂的局面啦!什麼波赫戰爭、科索沃戰爭就不會有。
影片評價
大多數好萊塢的戰爭片皆以千軍萬馬的激烈鬥爭場面吸引觀眾的眼球, 片中停不了的轟炸,更經常成為影片的賣點,像《佔水師》般重情重愛的戰爭片,實在少之又少。很多時候,政治上的最高領導人視為國犧牲乃理所當然,特別是戰爭時期,軍人需要作出的犧牲並非什麼沉重的代價,而是他們履行任務的一個重要部份,故上述的領導人絕少對已犧牲的他們寄予無限的同情,但偏偏《佔水師》中的他對他們有情有義,這源於導演受到人文主義中人本思想的影響,嘗試從仁愛的角度敘述整個故事,使全片充滿著情和愛。
《佔水師》能在同類型的戰爭電影中脫穎而出,實源於其重情重義地探討寬恕的寬廣「胸懷」,其濃烈的人文主義色彩,肯定非一般性的戰爭電影所能媲美。
女主角愛莎(歐嘉.柯瑞蘭蔻飾),給該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