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溫室氣體甲烷:最大排放源是農業!
大氣中甲烷的濃度目前大約是工業化前水平的2.5倍,並且正在穩步增加。 這種上升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
-
【JIE精選】中國膳食轉型模式溫室氣體排放的驅動因素:供給與需求選擇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大大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確定未來排放的有效緩解策略時,有必要了解與飲食相關的排放在總體規模上如何隨時間變化,以及由於社會經濟動態驅動的成分變化。本研究將環境擴展的投入產出表與個人每日食物攝入量數據相連,評估了1997-2011年期間中國膳食溫室氣體排放的變化。文章進一步分解了各種社會經濟驅動因素對溫室氣體排放變化的貢獻。
-
PBL:2016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略有升高
2017年9月28日,荷蘭環境評估署(PBL)發布題為《全球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趨勢》(Trends in Global CO2 and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的報告顯示,受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上升的影響,2016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略有升高。
-
新冠疫情蔓延後,全世界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紐約街頭的交通流量已經大大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人們工作和旅行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水平出現了顯著下降
-
研究表明:富裕城市對溫室氣體排放負主要責任 | 慢速英語
全球的各個富裕城市要為溫室氣體排放負主要責任,一項新研究這樣指出。這是在傳統測量方式基礎上做出的一種改變,即開始考量商品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消耗類數據而非製造業數據的基礎上測量溫室氣體排放量時,可以發現,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地方主要是北美和歐洲的城市。該研究發現,這些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當前估測的高60%。
-
美加州甲烷最大排放源是填埋場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公開的一項環境研究,通過機載分光儀鑑定,美國加州2016年1/3的甲烷排放來自本地單一排放源,10%的點源(直徑不到10米)佔點源排放總量的60%。但將初步調查數據告知那些超級排放者後,可使甲烷排放得到緩解。
-
甲烷減排迫在眉睫
「大氣中每千克甲烷的氣候暖化效應是每千克二氧化碳暖化效應的120倍。雖然隨著排放時間的增長,它會在大氣中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但即使在排放20年後,每千克甲烷的暖化效應仍是二氧化碳的84倍,100年後仍是二氧化碳的28倍。因此,它在短期之內是非常強勢的溫室氣體,需要我們給予極大的關注。」美國工程院院士David T·Allen在論壇上指出。
-
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網上可查 黑龍江省7家企業自願碳披露
今年5月,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響應省生態環境廳號召,發布了2019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成為黑龍江省2020年首家參與自願碳披露的企業。
-
《聊城市2018-2019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報告》順利通過 專家評審
《聊城市2018-2019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報告》順利通過
-
2018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7年增加約3%
2019年4月13日,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發布題為《美國溫室氣體排放與碳匯清單:1990—2018》(Inventory
-
臺灣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
-
郫都區召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
2021年1月15日,成都郫都區召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傳達學習四川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徵求區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對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氣候大數據︱Google發布城市碳排放分析工具EIE
在估算排量時,哪些溫室氣體被包含在內?EIE考慮了與發電以及燃料燃燒相關的七種溫室氣體的排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氫氟碳化合物(HFC),全氟化碳(PFC),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
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加速地球走向災難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全球能源需求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2.3%,是十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為了滿足這一主要由經濟繁榮推動的需求,各國轉向了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一系列能源。但是沒有什麼比化石燃料更能填補這一空白,化石燃料發電滿足了電力需求的近70 %。
-
溫室效應
什麼是溫室效應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
-
2017年紐西蘭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增加了23.1%
2019年4月15日,紐西蘭環境部(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發布題為《1990—2017年紐西蘭溫室氣體清單
-
外媒:每年4萬噸四氯化碳排放,中國佔了一半
不過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東部正在大量排放一種能對地球臭氧層造成極大破壞的物質——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常溫下是無色有毒的液體,易揮發,在溫度達到500℃的條件下可以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高毒的光氣(碳醯氯,遇水強腐蝕)、氯氣和氯化氫氣體,更嚴重的是它會加快臭氧的分解,對大氣臭氧層破壞力特別強。
-
首臺環保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研製成功,環保型高壓電器實現中國製造
SF6憑藉優良的絕緣和滅弧性能被廣泛應用於各類中高壓電氣設備(氣體絕緣組合電器GIS、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氣體絕緣變壓器GIT和櫃式氣體絕緣封閉開關設備C-GIS)中。隨著電力行業的發展,SF6的使用量飛速上漲。據統計,電力工業每年對SF6的需求量接近1萬噸。
-
OGR:衝繩海槽中北段構造作用對現今海底游離態甲烷滲漏的控制
海底甲烷滲漏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游離態甲烷從海底沉積物遷移到海水和大氣中會導致海水缺氧、酸化並可能加劇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