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整個過程只有短短幾分鐘,在外人看來似乎也沒什麼特別,但是在旁邊的三樓陽臺上,有人用手機默默地拍了下來。然後,迅速離開……
第二天一早,這段視頻就出現在桓臺縣公安局禁毒大隊辦案民警的電腦屏幕上。禁毒民警們一眼就認出了,其中一個留平頭的青年人,他,不是別人,正是當地涉毒人員鄭某。鄭某,男,32歲,1987年出生於桓臺縣馬橋鎮。初中畢業後一直在家務農。後來,覺得幹農活太辛苦賺錢也不多,於是又幹起了個體運輸,經常幫人押車拉原油和瀝青。在拉這些化學品的過程中,鄭某也時不常地和廠家聊聊化學品專業知識。時間一長,耳濡目染,鄭某還真是學了不少東西。
幹運輸這幾年,鄭某還就陸陸續續攢了點兒錢,本想著攢起錢來娶媳婦成個家,可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鄭某認識了幾個混社會的朋友,一來二去的,竟然染上了毒癮。這下,不但攢的錢花了個精光,還欠下了不少「毒債」,整天被債主追得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
老這麼躲著也不是辦法啊!鄭某突然靈機一動,他看過一部美劇《絕命毒師》,那裡邊就是一個化學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蛻變成了一名製毒師。鄭某心想:自己也多少了解點兒化學知識,何不也當回「絕命毒師」。產生這個想法後,鄭某便經常在化工網站上瀏覽,並且還通過網絡拜師學藝,與一些不法之徒探討製毒原料、配方等內容,並且慢慢地走上了從事買賣製毒原料獲取錢財的不歸路。
桓臺縣公安局禁毒民警介紹:他原來是想買來製毒原料自己生產,經過幾次試驗以後,都沒有成功,後來,就改為從別的地方買過原料來進行倒賣。鄭某倒賣的是溴代苯丙酮,溴代苯丙酮是生產毒品甲卡西酮的重要原料。那麼,甲卡西酮又是怎樣的一種毒品呢?甲卡西酮,俗稱「喪屍藥」,吸食後能讓人興奮、狂躁,嚴重的能造成攻擊性,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吸食久了,會造成腦部神經損傷和死亡。
警方偵查發現,鄭某與河北滄州涉毒人員張某、宋某聯繫密切。桓臺縣公安局禁毒民警說:張某沒有什麼職業,小學文化,他對化學反應這一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就試著從網上學技術,製作毒品。經警方初步偵查,張某和宋某從鄭某處購買了溴代苯丙酮,在當地城鄉結合部,租用了一處閒置房屋,又購買了一些製毒設備,然後開始研製毒品。在摸清了製毒窩點的位置後,專案組民警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開展了收網行動。在這個製毒窩點內,警方將涉嫌製毒的6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繳獲已經製成的毒品甲卡西酮6.1公斤。鄭某在得知這個窩點被警方打掉的消息後,立即停手不再行動。但專案組偵查發現,鄭某還有向其他製毒團夥倒賣易製毒化學品的嫌疑,繼續對他進行嚴密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