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國家發展越來越好,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水漲船高;然而與此同時,中國家長向美國學校「送錢」的現象,似乎並沒有太大改變,甚至還有增長的兆頭。以前這種事情,通常都是「先富起來」的中國富豪們「身先士卒」;然而隨著國內富人階層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中國家庭加入到這一行列。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今非昔比,大量國人開始追逐美國「常青藤」名校。
首先,什麼是「常青藤」名校呢?實際上,它們指的是美國東北部地區7所大學和1所學院組成的高校聯盟。8所院校分別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大學以及康奈爾大學。這8所大學都是美國的一流名校,而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國內,更是有些被「神化」;似乎只要能夠進入這些大學的其中一個,日後平步青雲絕對不是問題。
或許正是由於這些「追捧」,原本就不容易考入的「常校」,如今門檻變得越來越高;而對於十分嚮往這些學校的中國家庭來說,難度更是「困難級」。舉個例子:2016年時,大約有40000名中國學生申請就讀美國大學;其中只有200人被常青藤錄取,也就是說錄取率只有0.5%左右。而這裡面少數幾個備受中國家長青睞的頂級「常校」,錄取率更是連續走低。然而即便如此,似乎依然擋不住中國家長送孩子「赴美求學」的熱情,他們會怎麼做呢?
第一種做法,當然是讓孩子在同齡人中拔尖,想方設法多學東西。毫無疑問,這種做法是有一定用處的;畢竟即便是追求全面發展的常青藤名校,對於學習成績也十分看重。所以有此願望的中國家長們,從學生時代就會讓孩子多學,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不僅如此,像北上廣深以及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早早接觸AP課程。這種課程由美國大學理事會開設,主要是面向計劃在美國就讀的全球高中生。由於這些AP課程的成績,逐漸被常青藤聯盟在內的多所世界名校認可,並且還有著「加分項」;因此即便中國高中生本就負擔不小,家中們仍然會從38們AP學科中仔細挑選。
然而是不是說上了越多AP課程、學習成績越好,就能夠進入常青藤名校了呢?未必!因為常青藤在中國的錄取率太低了,毫不誇張地說,很多時候就像「買彩票」一樣;因此很多中國家庭拼盡全力,最終也得不到好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常青藤名校的國內錄取名單中,基本上每幾個人中就會一人來自「商界名流」;很多時候,他們取得成功的方式,就是接下來要講「第二種做法」——捐款。
潘石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商業地產代表人物,其坐擁超200億財富;不過讓本人在輿論火了一把的,卻是2014年的一次捐款。當年7月,潘石屹的SOHO中國突然宣布:將向美國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一石激起千層浪;令人沒想到的是,僅僅3個月之後,潘石屹、張欣夫婦二人再次出手,向美國耶魯大學又捐了1500萬美元……兩次加在一起,潘石屹已經對美國高校捐款超2億元。十分有意思的是,隨後潘石屹的兩個兒子,一個去了哈佛,一個上了耶魯,一度引發輿論熱議。
所以說,為了進美國名校讀書,尤其是常青藤名校,越來越多中國富豪給美國「送錢」。就連之前國內首富李嘉誠,據說都像美國史丹福大學捐了3700萬美元;沒過多久,其兩個兒子——李澤楷和李澤鉅,都順利進入了史丹福大學。只不過從網上搜索的資料來看,李澤楷並沒有畢業,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那麼這些常青藤名校,在美國人眼裡又是什麼樣的呢?不可否認,好的學校總會有人追捧;不過在絕大部分美國人眼中,「就近入學」才是首選——不管你是名校還是常青藤聯盟,「離家近」往往才是首選。正因如此,很多美國家父母都會讓孩子在本州就讀;除了一些有著「名校情結」的人之外,大部分美國家庭都會向本地最棒的學府努力;至於常青藤名校,他們更是不羨慕也不追逐。
對於以上內容,正在讀文章的你們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