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一詞起源於中國古代:「寬於慈善,不忤於物」。在中國做慈善並不容易。如果你不捐款「慈善」一詞起源於中國古代:「寬於慈善,不忤於物」。在中國做慈善並不容易。如果你不捐款或少捐款,都會受到輿論的壓力,說你沒有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責任。例如,華為曾經捐了3000萬,就遇到了人們的負面評價。捐款太多,依舊有質疑聲。例如萬達之前免除商戶一個月的租金和物業費,免收金額高達30億,已經是非常豪氣了,但依舊有人不同意。
董明珠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做他所做的事情是為了賺錢,他只是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企業家,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有國家情懷。」我國有許多企業家,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後,選擇做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例如,「玻璃大王」曹德旺個人累計捐款已經高達80億。
除了曹德旺,還有很多企業家在為中國的公益事業做貢獻,比如許家印等人。被網友稱之為「標哥」的陳光標,曾經如雷貫耳,因為不僅熱心慈善事業,捐款20多億元,贏得了很多榮譽,經常出現在慈善事業中,在過去幾年裡,他的聲音消失了,人們也幾乎忘記了他。
但是,一些人捐款並不是真的想為國家做出貢獻,而是想增加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樹立一個積極的自我形象。甚至有些人在中國狂撈金,但是在國內卻「一毛不拔」,在海外卻扮演著「老好人」的角色。
前段時間,潘石屹的熱度很高,很多網友都猜測潘石屹拋售房產是為了「跑路」,雖然之後潘石屹作出了回應,但是網友的態度還是很強勢。除了在大陸出售房產受到網友的批評外,潘石屹夫婦還做了一些讓網友詬病的事情。他的妻子張欣早就不是中國國籍了,並且夫婦兩人還曾給美國哈佛大學捐了數億元。
除了潘石屹,還有被稱之為「電池大王」的鐘馨稼。他向美國大學捐贈了7000萬元人民幣後,他的公司出現了財產問題,後來公司破產,他承擔了近兩個億的債務。這些巨額的財富數字是一個普通人一生都觸摸不到的,無數人為其唏噓,同樣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報應」,這位超級富豪為什麼會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呢?
鍾馨稼1963年出生在廉江市的長山小鎮上。真正改變他人生的是他剛進入到一家電池廠工作,因為他的專業和電池並沒有多大關係,所以他只能從一名最基層的工人開始做起。但是鍾馨稼的志向並不在這裡,在工作之餘,還要一邊研究電池相關的知識。
由於其經驗的豐富,廠裡的高層看中了他的才華,就讓他擔任廠長和總工程師。隨著他對電池原理的深入了解,配合著不斷地實操和實踐,鍾馨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免保鉛酸電池。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研製出了連專業人員都沒能研究出的發明,鍾馨稼頓時名噪一時。
在事業成功後,鍾馨稼也沒有隱瞞財富,花起錢來大手大腳。2011年1月24日,向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一次性捐款1000萬美元。為了感謝鍾馨稼,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授予他工程學院榮譽院士的稱號,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第二大工程建築。
但令人驚訝的是,在他捐款的同一年,他就出事了。他被自己的生意夥伴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財務糾紛。最後鍾馨稼敗訴了,被判賠償合伙人1.82億。但是那時候他根本沒錢賠償,最終只能宣布破產。
一代「電池大王」就此宣布破產,讓人扼腕唏噓。從那以後,他的名聲也壞了,錢也沒了,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整個事件發生和鍾馨稼一味執著於捐款和擴張自己在國外的市場,而沒有顧忌國內的內部矛盾有極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