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您好,您這擦過手的紙巾不能放在『可回收垃圾』桶裡,要放在『其他垃圾』桶裡。」
「阿姨,您這個塑料瓶得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裡。」
「小朋友,你這個電池不能隨便扔哦,要扔到『有害垃圾』桶裡。」
每日早晚,白鶴洞街人流量較大區域的垃圾桶旁,都出現了志願引導員的身影,監督指引居民準確投放垃圾。廣州市垃圾分類撤桶一年來,白鶴洞街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九成多。近日,白鶴洞街組織轄內黨員、居民志願者參加垃圾分類站桶活動,宣傳並指導垃圾分類準確投放。
「靚女?分好了麼?有沒有餐廚垃圾呀?」早上7時左右,在山頂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志願者好姐正對著一袋垃圾仔細「盤查」。「分類做的很好,下次記得把面巾紙也單獨拿出來。」好姐一邊說著,一邊接過了這袋垃圾,就地分類。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覺得豬都能吃肯定就是餐廚垃圾,其實是不準確的,比如常吃的玉米排骨湯中,玉米棒和大骨頭屬於其他垃圾,因為它很難降解,還有玉米須、椰子殼等。」現在,好姐已經成為了垃圾分類專家,基本只用看一眼袋子,便能準確的識別出其中的問題。
自白鶴洞街開展垃圾分類站桶志願行動以來,每日7時—9時、19時—21時的「守桶」,便成了好姐的日常工作之一。除了幫助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志願者們還擔負著及時清理垃圾桶,清掃附近地面的工作,站桶行動開展以來,社區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此,社區居民都讚不絕口。
近日天氣轉冷,但以好姐為代表的志願者依然風雨無阻堅持每日站桶。遇到居民分類不清晰的,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普及,引導居民破袋投放。看到有不小心撒在一旁的垃圾會主動進行清理,確保桶點的衛生整潔。
目前,廣州市已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2019年全市居住小區100%完成樓道撤桶,垃圾分類工作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質,節約社會資源等意義重大,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做好垃圾分類,從自身做起!
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
圖源:白鶴洞街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