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摩託大師
35年前 能騎多快就騎多快
這雖然已經是超過35年的事情了,不過第一次在歐洲的道路上騎乘時,強烈地體驗到深刻的文化衝擊,因為那時的歐洲是一個能騎多快就騎多快的世界。
35年前,甚至更早歐洲是一個能騎多快就騎多快的世界
在高速道路的超車車道上,和跟著後方的車子同時以時速180km/h高速騎乘著,在這個情況下,即使前方出現車速較慢的車子,也不能降低速度,因為一旦減速就會擾亂超車車道的車流,進而引發危險,所以在超車車道上,駕駛們彼此都遵守並且相信著,後方來車即將超車時,前方車子就會讓道的常識。
歐洲的用路習慣與其他地區有著很大的差異
在雙向通行的四線道一般道路上,單向雙線道的寬度即使3臺汽車並行也完全沒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時速130km/h行駛屬一般常識,一旦前方出現車速較慢的車子,即使對向車道有車,也會毫無顧忌的跨越車道超車。第一次看到這個景象時,心想下一秒應該就會目擊兩輛車正面相撞的畫面,恐怖到令我全身僵硬。不過,沒想到要被超車的車子和對向車道的車子竟然同時往車道兩側靠,兩輛車子的中間出現了能夠超車的寬度,這樣的情況,是在三方都確實地判斷當時的情況,並且保持注意力,才能成立的交通現象。
這樣的情況是建立在三方都確實地判斷,同時保持注意力才能成立
25年前 彎道上速度全開是基本
將近25年前筆者開始擔任摩託車專欄作家與評論家時,在歐洲的公道試乘也曾經有過具衝擊性的經驗,那就是歐洲在彎道上就宛如在賽道上一樣,速度全開是基本,當時只能抱著必死的決心緊跟著一起轉彎。
25年前~彎道上速度全開是基本!
17年前 沒把警察放在眼裡
然後在17年前,筆者曾經騎著隼(Hayabusa)與歐洲的夥伴在高速道路挑戰時速300km/h的飆速騎乘,過程中發現前方有一輛時速應該約在140km/h左右的警車,筆者便騎回中央車道並且降低車速。但是一起挑戰的夥伴們,一邊打暗號要我超車,一邊超越那輛警車,警車看起來也毫不在意,我也就又重新飆速,先不論警車是不是追不上我們,但是當時重新體認到歐洲車速具有高度的包容性。
筆者17年前重新體認到歐洲車速具有高度的包容性
近年來 開始重視安全與社會性
曾經對車速高度包容性的歐洲,在這幾年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從10多年前開始許多高速道路的最高時速限定在130km/h,取締超速也變得嚴格了,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流入,造成歐洲交通量增加,變得無法跟以前一樣高速奔馳了。車款的研發重點從時速180km/h起超車加速的動力性能,轉變成130km/h左右追求扭力為主,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變化。也因此從1~2年前起,在公道試乘時,有前導車輛領隊也變成基本常識了,試乘也被要求安全與社會性。
近年隨著觀念改變,越來越著重在安全駕駛的部分
如今 交通常識建立於在當地的風土民情之上
不過,即使在歐洲屬於常識,在日本可能會造成警察緊急出動取締,而這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所謂的交通常識是在當地風土民情下發展而成的,而歐洲也因為近年情況的變化而出現轉變。其實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入境隨俗,融入當地的社會民情。因為,日本的交通常識在歐洲也可能是危險之舉。而且日本的交通常識並非建立在歐洲的騎乘常識,而是建立於日本的交通常識之上。
入進隨俗的重要性同樣也適用在各國的交通環境
我們在路上,我們在天涯,我們有緣相聚在一起,
我們還年輕,騎著摩託闖蕩在天涯遠方,
讓一切不再是奢望,我們在路上,
摩託不老的自由騎士,追逐年輕的夢想,
追尋心中的夢想,我們在"飛"翔,
好兄弟 我們在天涯闖蕩....
源自騎士:諸葛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