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古村忙春耕。大年初三,年味正濃,而武山縣山丹鎮周莊村寬敞整潔的水泥路上不時有村民開著載有農具的電三輪前往蔬菜大棚地裡,記者不禁詢問:「大過年的您還不歇著啊?」「這年要過好,地裡的活也不能耽誤呀!」村民樂呵呵地說。
記者前往村民韓吉生家,卻見他家大門「鐵將軍」把門,一打電話,原來老兩口正在大棚地裡忙著栽菜苗呢。記者前往村邊大片的蔬菜大棚區,看到這裡作為全縣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一排排塑料大棚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銀光,雖然外面寒氣逼人、萬物蕭殺,但大棚裡面熱浪襲人、綠意盎然,那綠油油的韭菜、白裡透紅的水蘿蔔、紅彤彤的西紅柿、嫩綠色的筍子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生機盎然,菜農們忙碌的場面比其他村裡人忙著走親戚的場面還要熱火得多。
記者彎腰進入大棚,不到兩分鐘便汗流浹背,只得脫掉大棉衣,連連感嘆:「真是一分鐘體驗南極和赤道的區別,冰火兩重天啊!」韓吉生一邊忙著栽種菜瓜幼苗,一邊告訴記者:「咱們種菜幾十年,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而要種好菜、收成好,就得勤快趕早,要在過年前提前育好苗,春節期間及時栽上小苗子,到後頭才能趕上好價錢。而且大棚裡溫度高,我們四五點就起床進棚,割韭菜的割韭菜、栽苗子的栽苗子,要趕在上午11點之前忙完活,否則棚裡熱得人沒法幹活。」記者得知,年約六旬的韓吉生老兩口竟然務了韭菜、菜瓜、西瓜、菜花等6個蔬菜大棚,忙得簡直就像三四十歲的青壯年一樣,每天忙著割完這個棚裡的韭菜,又趕著去那個棚裡栽苗、澆水,忙到上午10點多棚裡熱得呆不住了,才返回家裡收拾做飯、逗弄孫子、走走親戚、招待客人,享受過年歡聚的美好時光。
在蔬菜園區另一邊,村民周俊虎和老父親一家正在往大棚地裡運送農家肥,原來他家有大小9個蔬菜棚,如今正在給即將栽苗的西瓜地裡施肥。「我家的大棚有韭菜棚、筍子棚、菜瓜棚、西瓜棚,過年這幾天咱們就在家裡待了一天半,然後繼續開始忙今年的農活。因為這棚裡溫度高、溼度大,蔬菜長得快,一天不管好,可就白辛苦人、沒收入了。我家這麼多棚菜,必須要勤快、跑忙些才能操務好,一刻也不能閒下來啊!」
記者問這9個棚一年收入怎麼樣時,他樂呵呵地說,這些光是冬季的蔬菜棚,還有夏秋時節務的菜花、豆角、包菜幾個菜棚呢,總之一年忙下來,種菜收入大概八九萬元沒啥問題。記者不禁為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勤勞致富的做法點讚,父子倆則謙虛地說:「哎,我們這不算啥!咱們武山縣是國家級的蔬菜標準化示範縣,咱們周莊則是全縣的無公害蔬菜基地,村裡人都是靠勤勞種菜致富呢!像我家一年這收入在村子裡才是中等水平,還有收入十幾萬、二三十萬元的人多著呢!」
在周榮平、王友娃等菜農家熱氣騰騰的大棚地裡,記者仍然感受到了他們勤勞樸實、致富奔小康的十足幹勁。他們說,現在政策這麼好,村裡每天都有許多外地來的大車等著拉菜,村民種的蔬菜一出棚就能變成現錢,大家足不出村就能發家致富,我們要過好日子,還有啥理由不好好努力、加油幹呢!
人勤春來早。幸福都是努力奮鬥出來的。淳樸的菜農們在歡度新春佳節之時,時刻不忘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為全年的生產開一個好局,也為美好明天的幸福生活播下希望、勤奮打拼。(天水晚報記者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