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對男女抱著重傷的貓跪在診室外求醫生搶救貓,被拒絕後大聲吵鬧,這是日前發生在市婦兒醫療中心婦產科急診內的一幕。這僅是該院急診遇到的一個極端例子,更常見的是由於不了解婦產科急診接診範圍而陷入就診誤區的患者。
案例
婦產科急診室跪求醫生救貓
11月8日凌晨2時多,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婦產科急診衝進一男一女兩名特殊的「病人」,說特殊是因為他們並非給自己看病,而是為了手上一隻重傷的貓。據當晚值班的醫護人員回憶,那名女子打扮入時,一股酒氣,手上的貓內臟都露在外面,似被車子碾壓過,奄奄一息。
「兩人在診室門口跪下,把手裡的貓給我們看,說『人的生命寶貴,難道貓的生命不寶貴嗎?』我們說這裡不是獸醫院,這樣會影響正常診療,而且有傳播病毒的風險。但怎麼解釋兩人都不肯放棄,男人還生氣地問:『你們難道不會做個樣子搶救一下,給她看看嗎?』還追著護士罵。」婦產科急診副主任護師麥煒碧說,醫院裡的保安也無法攔住,最後只得報警。
據了解,當天晚上該院婦產科急診裡有32個孕產婦,幸虧事發當時沒有需要處理的病人。
醫生
婦產急診專救治孕產婦急症
記者了解到,這只是市婦兒中心急診科遇到的一個極端例子。日常急診室更多遇到的是不清楚婦產科急診是面向孕產婦急症的患者。
「很多人以為只要是女性看急診,不管是內科的還是外科的,我們這裡都能治。」該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蔣豔敏說。曾經有4個醉酒女青年結伴到婦產科急診,嚷著要拿解酒藥,護士好心解釋,她們卻無法理解。「即使是孕婦,也並非所有病都適合到婦產科急診看。比如感冒發燒,嚴格來說屬於內科範圍,我們一般都儘量引導她們到內科門診看,畢竟這裡都是孕婦,假如收治感冒患者,可能會引起交叉感染。」蔣豔敏說。
實際上,醫學上一些屬於其他專科急症的患者,婦產科急診由於專科限制,未必能及時給予最有針對性的救治。
記者了解到,曾經有一名88歲的外籍老太太,因心肌梗塞發作,被家人送到了市婦兒醫療中心的婦產科急診。由於技術、儀器、藥物是針對婦產科,對於這種情況,婦產科急診所能做的只是最基本的搶救措施——胸外按壓及除顫。雖然盡力搶救半小時,最終還是無法挽回老太太的生命。
兒科
夜間急診有1/5是重複就診
市婦兒醫療中心的兒科夜間急診常常處於「風口浪尖」。「不少家長的不滿,源於還不習慣分診後按病情輕重緩急來看病的方法。」該院兒科急診主任醫師朱翠平說。
據了解,2011年該院開始按照國家衛生部門的分診依據實施分診制度,由護士根據孩子病情的輕重緩急分級:一級指病危,需要馬上處理;二級指危重症,15分鐘內要處理;三級指急症,規定半小時內要處理;而四級屬於非重症,可以在兩小時後重新評估病情。
兒科急診副主任醫師馬文成介紹,每天晚上該院兒科門診,最高峰時20%的患者評估為三級,其餘八成都屬非急症。
有兒科急診分診護士表示,有時候一晚上有1/5的小病人屬於重複就診的:家長頭一天凌晨帶發燒孩子看了急診,回家自己卻不做任何處理,下午又帶孩子掛個專家號,到晚上又燒起來了,就又跑來看急診,無形中浪費了急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