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無雙」救援隊員堅持10年捐獻血小板

2021-02-12 文明常德

「23:20抵達救援現場,01:20完成搜救任務……」常德藍天救援隊隊員盧正軍近日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動態,這份公益性救援工作是盧正軍的第二職業。「常德藍天救援隊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光今年出隊的時間就有四百多個小時。」

談起公益,盧正軍眉飛色舞:「無雙」是我的網名,本地做公益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盧正軍,但是,不可能不知道「無雙」。

 

榮譽滿滿的外地公益人 

2002年,18歲的益陽市桃江縣人盧正軍來到常德謀生。舉目無親的他每天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拉鋼棚生意。那時候,盧正軍全身上下只有2000元。作為外地人的盧正軍,性格內向不善溝通,為了賺錢,盧正軍操著半生不熟的常德話,硬著頭皮和客戶打交道。「記得那時候豬肉4塊錢一斤,我每周就只吃一次肉。」深深懂得賺錢不易的盧正軍對自己很「吝嗇」,但奉獻愛心時卻格外大方。

「我是一個每天都喜歡小酌一杯的人,但是在捐獻血小板前兩天,我就特意禁酒,飲食清淡,保證好充足睡眠。」自2010年開始,盧正軍走上了捐獻機採血小板的愛心之路,10年來雷打不動堅持1個月2次的捐獻頻率。2019年,他被常德市中心血站表彰為「愛心傳遞大使」。「記得汶川地震的時候,我捐了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2019年盧正軍被常德市中心血站表彰為「愛心傳遞大使」。

今年,盧正軍即將迎來藍天救援隊裡的第二次考核。為此,他每晚堅持夜跑,1個月瘦下17斤。「通過這次的考核,我就能升級了!」提起這件事,盧正軍格外振奮。

盧正軍與常德藍天救援隊因疫情期間的志願付出收到了多面錦旗。

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盧正軍負責帶領常德藍天救援隊參與各小區、小學的無償消毒活動,六個多月的時間裡他一天也沒有休息。盧正軍還自掏腰包,花費1萬多元購買消毒物品捐贈給需要的一線單位。2020年4月,盧正軍被評為常德藍天救援隊「抗疫優秀志願者」。

 

傳遞愛心願做「愛心搭橋人」

除了獻血、參與救援,盧正軍還為愛心「搭橋」。

「特別謝謝您的付出,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今年8月,盧正軍收到了來自青海黃南州同仁市扎毛中心寄校的致謝函。

來自青海黃南州同仁市扎毛中心寄校的致謝函。

2018年,盧正軍偶然得知,在青海黃南州同仁市扎毛中心寄校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急需保暖的衣物。為此,盧正軍找到了常德市北正街小學校長貴兆軍,把扎毛中心寄校孩子的情況反映了過去。得知情況後,北正街小學校方決定為扎毛中心寄校展開幫扶,籌得了5萬多元善款。

為把事情辦妥,盧正軍又和北正街小學的負責人一同親自找廠家採購衣褲、鞋子,用10天的時間找廠家爭取到了最優惠的價格買到233套羽絨服、褲子和雪地靴。衣物準備完畢,只欠東風。這時,盧正軍主動聯繫了德邦物流公司,最終德邦物流答應免費把這批衣物運送到青海扎毛中心寄校,讓孩子們穿上了嶄新的衣褲和鞋子。盧正軍為兩間學校搭起了愛心橋梁,也改善了青海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今年他還開了一家「無雙愛心書屋」,「我承諾從營業額裡拿出百分之一的費用購買物資,捐給貧困的孩子。扎毛中心寄校的負責人知道這件事後,特意寄來致謝函表達謝意。」

盧正軍和妻子共同經營的「無雙愛心書屋」。

去年,盧正軍從朋友處得知桃源縣瓦兒崗小學學生的學習條件十分艱苦,連試卷都是老師手寫的。於是,盧正軍再次聯繫了北正街小學校長貴兆軍說明了情況。最後,北正街小學通過黨建活動展開捐贈,籌集了彩色打複印機一臺,課外書籍兩千餘冊,文體用具若干。發現資金還有稍許缺口的時候,他又四處奔波聯繫友人捐贈,最終拿出3000元作為補貼,使整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盧正軍說,做公益能使人快樂。他堅信,公益不僅能充實自己,還能有「福報」,正如那封青海的致謝函所寫,愛心會帶來「扎西德勒」。


來源:常德融媒

編輯:聶曉君

【聲明:原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文明常德公眾微信號,經同意授權後,方可轉載並請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捐獻血小板和全血有什麼區別呢?
    捐獻血小板是捐獻成分血的一種。成分血的捐獻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等,其中捐獻血小板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獻血類型。
  • 什麼樣的人可以捐獻血小板 捐機採成分血條件和要求
    什麼樣的人可以捐獻血小板 捐機採成分血條件和要求一、必須是符合國家衛生部規定《供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的適齡健康公民;
  • 義務捐獻血小板 一人帶動全家人
    後來,張會一和老鄉宋海龍在市中心血站獻血小板,暢朋飛得知後,專門從萬榮趕了過去,完成了捐獻。回來後,暢朋飛帶動駕校的教練、學員一起加入了獻血隊伍,他還提出,學員只要帶著獻血證來報名,學費就優惠一百元。  還有一個開瑜伽館的朋友,也因為張會一的推薦,加入了這個團隊,帶動很多前來學習瑜伽的人獻血……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 【小編推薦】常德女子想成立遺體器官捐獻協會 期待您的加入!
    34歲的金英是一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重度阻力型)患者,去年她向市紅十字會提出了器官捐獻的申請。如今,她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立一家遺體器官捐獻協會,號召大家加入,以此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生活。早在2007年,金英就萌生了將來把遺體或者器官捐獻出去的想法。那一年,一個朋友捐獻骨髓讓另一個生命重獲新生的故事令她深受觸動,可因父母反對,加之對器官捐獻不甚了解,只得作罷。
  • 成分血捐獻,我們如約而至
    一年一度的信工紅會成分血捐獻又來啦!各位小夥伴們,你們還在等什麼?  每年都會有眾多患有出血性疾病及各種血液病的患者在垂危中等待著血小板的救治。對於他們來說,直接輸用血小板的作用要比輸用全血發揮的作用成倍增加。千篇一律輸給全血,患者既得不到足夠治療量的血液成分,其他大量的血液成分又發揮不了作用,還會因血容量增加而導致其循環負擔。因此,成分血的採供往往需要更多。
  • 蘇州首輛移動單採血小板獻血車來啦
    這是她第一次獻血,之前一直想獻不巧都錯過了,此次能第一個走上這輛「新車」捐獻血小板,她感到很幸運。蘇州市中心血站體採科主任周群剛特別提到,該獻血車還特別配備了鋰電池,讓車子具有靜音、供電穩定、環境舒適的優點,可供採集儀器、空調等運行近10個小時,省去了牽拉電線找不到電源的煩惱,能對獻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堅持無償獻血25年!60歲前他完成了最後一次獻血 | 世界獻血者日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17個「世界獻血者日」,近日,在上海街頭,不少長期獻血者和愛心市民或來到彩虹獻血屋、或走上流動採血車,擼袖捐獻熱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獻血者日「站臺」。在位於四川北路的彩虹獻血屋內,獻血者陸續前來捐獻熱血。  市民陳建勳是一位「達人」級獻血者。從1995年開始,他堅持25年參加無償獻血,至今已累積捐獻全血6800ml。
  • 紅燭先鋒|陳志仁:堅持無償獻血十餘載
    陳志仁,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學歷,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開始在烏海市第三中學擔任教師至今。自2006年開始至今,他共計無償捐獻血小板超過200個治療量,合計40000多毫升,相當於10個成年男子的血液總量。
  • 北京姑娘備血已夠,但仍需 B 型 Rh 陰性血小板,感謝熱心的朋友們!
    昨晚,陳路的姐姐給熊貓血打來電話說:在熱心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已經有志願者捐獻了血液,目前已經籌集到了 3400 毫升全血,基本能夠滿足手術用血。故目前全血的求助暫停,避免稀有血型的浪費。她代表陳路和陳路家屬,感謝全國各地素不相識的熱心夥伴,以及一直在密切關注情況的朋友同事們。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也極大地鼓勵著陳路和親朋好友堅持下去,度過難關。
  • 求助 16歲男生血小板驟減 家屬求助急需AB型血小板
    去年12月底,在儋州市那大鎮第三中學上學的16歲少年李煥家,開始感覺到身體不適,還發現自己的皮膚出現許多的小紅點,剛開始他也沒太注意,直到今年1月10號,他時常感覺到腿部疼痛,並且這種疼痛感越來越劇烈,於是他到當地醫院做檢查,醫生初步檢查結果顯示,他身體出現不適是因為他血管中的血小板日益降低,血小板降低容易引發身體臟器出血等併發症。
  • 溪水暴漲,放羊老人被困「孤島」 救援隊員橫渡急流成功施救
    接到報警後,瑞安市應急管理局立即聯繫市民安公益救援中心立即出動雲江中隊10多名隊員分兩批趕赴現場,和消防部門攜手進行施救。市民安公益救援中心雲江中隊中隊長陳宗港是首批抵達現場的救援人員,據他回憶,救援人員趕到時,溪水水位還在不斷上漲,溪水跨度約10多米,老人被困於溪水中間的大石處,正焦急地向救援人員揮手。
  • 電力工人含淚點亮救援現場 ——記國網麗水供電公司搶險隊員蘇愷
    在此次的蘇村山體滑坡中,他忍受著7位親人失聯的悲痛,奮戰在救援一線,是他,含淚點亮了救援現場。  9月28日傍晚,蘇村發生山體滑坡時蘇愷正在遂昌開會。會議結束後,他在朋友圈看到蘇村山體滑坡的消息,便第一時間電話聯繫住在村裡的爺爺和奶奶,爺爺的電話打通了,可是出門幹活的奶奶卻怎麼也聯繫不上。  「不行,我要去救他們。」
  •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佛山李景雄,好樣的!
    6月28日,歷時近4小時後,李景雄順利完成了骨髓捐獻。共捐獻了22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的他,成為了全國第9824名造血幹細胞匹配成功捐獻者。據了解,非血緣關係之間的造血幹細胞適配概率只有四百至一萬分之一,配對成功率極低,因此每一例成功配對都被視為「生命奇蹟」。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給李景雄頒發的證書「80後」李景雄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
  • 救援隊員徒手挖掘一個多小時,人終於安全救出來了
    13日下午5時左右,邵啟鵬正在自己的麻花店看店,突然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要求立即趕往大溪鎮救援。來不及吃飯,他立即關了店門,趕往事發地點。當天晚上,天鷹救援隊先後出動了3批隊員,共50多人。邵啟鵬等6名填天鷹救援隊隊員,不到6點就抵達了現場,是首批來到現場的救援隊員之一。天鷹救援隊負責搜索良山村民房倒塌區域。
  • 七星大橋一自殺女子拒救援,反將消防隊員拖入水…
    新昌鼎尚國際家居館招聘儲備店長10人 要求:服從管理,敢於挑戰崗位與高薪。
  • 39歲救援隊員最後的朋友圈,讓人淚目……
    據藍天救援隊武漢應急倉庫江蘇地區領隊蔡超介紹,許鵬是江蘇鹽城市人,參加藍天救援隊已經有6年時間,目前是藍天救援隊全國機動隊隊長、藍天救援隊江蘇機動隊隊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藍天救援隊按照全國部署,到武漢做志願者。許鵬是正月十三(2月6日)到達武漢的,和其他隊員在武漢天河機場附近的一個應急倉庫,負責給各大醫院發放抗疫物資。
  • 「我們把能捐獻的選項全都打了勾!」
    今年68歲的羅慶華和67歲的王琴玉是資陽安嶽縣人,1984年從老家來到德陽後,夫婦倆開起了修鞋攤,每天早出晚歸,一開就是35年。  「捐獻遺體的想法在我腦海裡已經存在很久了,當時還怕老伴不同意,沒想到他不僅支持,還願意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心願。」王琴玉一邊說,一邊操持著手裡的活兒,她為老伴感到驕傲。
  • 24年無償獻血200次,60歲深圳獻血者周建華光榮「退休」
    《深圳經濟特區無償獻血條例》規定,提倡年滿十八周歲至六十周歲、男性體重五十公斤以上或者女性體重四十五公斤以上,符合獻血健康要求的個人,自願捐獻全血或者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今年60歲的周建華達到規定獻血年齡的上限,這是周建華最後一次無償獻血,她有點兒不舍:「真希望自己還能多獻幾次血。」周建華是市血液中心的一名退休職工,她是同事們眼中的熱心大姐,大家親切的稱呼她:「周大姐」。
  • "骨髓捐獻"根本不用抽骨髓!
    首要任務是造血,可分化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其次是自我複製,以此來維持細胞數目的穩定。 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血液科比較常見。像白血病、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症(地貧)等血液病患者,都可以通過移植恢復健康。因此,造血幹細胞對他們而言就是生命的種子。令人痛心的是,不少血液病患者竟然是小朋友!
  • 長興90後小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和往常一樣,接到省紅十字會通知,打開造血幹細胞捐獻業務系統,又是一個初篩。初篩,顧名思義就是初次篩選,志願捐獻者留在血庫中的血樣與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根據志願者登記的個人信息,我電話聯繫了對方,「您好,請問是曹韌先生嗎?我是長興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這次聯繫您,情況是這樣的,2018年5月22日,您曾經進行過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和登記,還記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