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遺書裡說的,還是這些。「沒有人真正認識過我,當然也不知道我的存在。」
他向心理醫生尋求過幫助,醫生只是「責怪我內向的性格」。
他向這個世界多次發出過求救信息,他比誰都想努力地活著啊。沒有人回應。沒有人回應!!
節目看到這裡我是崩潰的,比讀遺書還要崩潰。不敢說感同身受,但是我非常理解他的內心獨白,因為我也會有人前光明坦蕩人後喪氣沖天的表裡不一。金鐘鉉的想法算是在一些青年人中頗為流行的「喪」文化的代表了。這種「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由於在當下社會裡,青年人努力追求理想,卻總是難以實現,長期的挫敗感會讓人逐漸變得消極被動,甚至從根本上喪失了努力的欲望。這種相信痛苦並放棄任何反抗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好吧,又想起經典青春教科書《猜火車》了,四位主人公作為蘇格蘭社會最底層的「垃圾」青年,他們頹廢消極的行為舉止證實了他們身上「喪文化產物」的屬性。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喪」並不是真的消極頹廢,這是一種包含著積極的抗爭元素的無助:既然「無助」可以「習得」,「積極」同樣可以「習得」。主人公在無數次戒毒失敗後,不還是笑靨如花地又一次踏上了美好生活的徵途嗎?這部電影在以前的推文裡聊過一次,這裡不多聊(wuwuwu小火車通道: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徘徊選擇)。再說鍾鉉。戀愛失敗,事業失敗,無疑是對一個年輕人的雙重打擊。作為公眾人物,他的失敗還不能等同於普通人的失敗:他要微笑著接受公眾所潑的髒水,他要承認公開戀愛是一種錯誤,他要繼續為禁止他個性化發展的公司努力賺錢。
他在生前接受採訪時就說過,除非工作需要,自己已整整三年不敢白天出門。
他達到了社會期望,卻沒達到自我期望。所以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流傳的,並不是我的人生。」
誰沒從裡面出過故障?誰不會掩藏自己的真情實感?誰又不會在深夜輾轉痛哭?人活在世上,都需要偽裝。可是對於金鐘鉉這樣的身份來說,他需要在全世界面前偽裝自己。
無人傾聽。這就很痛苦了。他的心理醫生也很禽獸,竟然把責任都推給了病人。
什麼叫作「自己找原因」?什麼叫作「都怪你性格太內向」?
唉。所以我說,你有煩惱不要緊,一定要有人願意聽而且聽得懂你說什麼。哪怕只有一個。
網易上有句熱評:想過自殺的人,都活得太認真。金鐘鉉活得很認真,很努力,也太辛苦。
想起去年冬天還在看KBS上SHINee為新歌打榜的表演啊。我不太了解這個組合,只知道他們的應援色是湖藍色,溫流和Key一直傻傻分不清,唯一喜歡的是主領舞泰民,那是因為我覺得舞蹈擔當總是團體中氣質最好的。至於大主唱鍾鉉,一直覺得他是這個名字很陽光的組合中最陽光的一個,鑑於他唱歌過分陶醉的樣子,我竟然覺得這個人可能還有點小自戀吧。
果然是外表最陽光的人,背影最孤獨麼。
辛苦了。除此之外不知道還能對你說什麼。
真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