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討生活最實用的上海話——gho chi va

2021-02-24 一言不和

如果公眾號像黃金檔諜戰片一樣環環相扣,

是搞不好了,

所以我們跳著播。


上上回閱讀原文說到百姓們喜歡專挑擁擠的車廂,並提出了如果把車窗塗黑而人們又試圖進入較空車廂的問題;

其實進了車廂也一樣,

大家明知中間比較空但就不樂意往裡挪一挪,

寧願逗留在人山人海的車門口緊摳欄杆試圖不被衝走,

只能說,真的懶。


道理也是有的,畢竟擠進去了還要擠出來,

並不是上了地鐵就不下來了。

但是這樣會有個常見問題,i.e.

你不下車別人要下。

這個時候就很有意思,

通常會有人探過來,

認真對你輕吐幾個詞,

而這可能就是在上海討生活最有用的一句上海話「無七伐」。

(標準正字當是「下去伐(口字旁)「

      發音gho chi va

但本文 一切從簡,看懂便好)

如果你聽不懂愣了半秒,

很可能對方會追加短促的一個「娘娘」,

如果你依舊不懂裝不懂,

兇殘點的會手腳並用告訴你,伐要擋了嘿/伐要擋門口鬥,

簡單來說,這個「伐要」就是Don't,D要大寫的。

再然後聽不聽得懂就無所謂了,

反正會被撞開的,畢竟人家車是要下的。

那麼為了避免少裝幾秒這種不懂的尷尬,

我們來講講這個核心詞彙「無七伐」。

伐,

已經成了普及率很高的典型上海話語氣詞結尾,就是一個「嗎?」,

「無」和「七」分別對應「下」和「去」,

不猜也知道人家想下去,

所以問你擋著是不是也要下去。

硬要回答的話可以把「伐」去掉變成肯定句,無七。

當然一般我會點頭或搖頭,

或者不動聲色往車門或往另一個車門跨半步。

但是這麼多年義務教育告訴我們日常對話一定不會按聽力教程走,

所以它有很多變體,比如,

儂無七伐,無賽無七伐,儂無伐無七啊……

如果我們來分別看一下,辨析一下的話,

那麼就走錯公眾號了,

因為無論怎麼變體,

畢竟都有個「無七」,

退一萬步,你聽不懂他也有辦法下得去。

自跋,

有了這個題材後我日夜賴在車門口擋著道,

昨天下午返家高峰聽到了這輩子從未有過的版本,

一位斯文阿姨邊朝外走邊一本正經說,

下車了,下站下車了,下站我要下車了……

這種不是站在自我角度讓別人挪來,

而是處在他人立場做自我播報的行為,

我當場就笑了。

這就像我們「一言不和」,我們不會說,

記得來看,

我們會輕輕說,

我們明天也更,我們明天講徽宗的畫。



長按識別快樂人生


一言不和 才能七嘴八舌

微信號:much-to-talk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