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奧斯卡不尋常。除了濃墨重彩的多元化(譬如女性和種族元素),一家流媒體視頻平臺悄然憑藉黑白影片《ROMA》(譯名:羅馬)「捧得」 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三座小金人。這個平臺就是 Netflix。
而在不久之前,這個流媒體巨頭還完成了從科技網際網路到傳媒業的華麗轉身:成為加入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首家科技公司,與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迪士尼、派拉蒙、索尼、環球、華納兄弟、20世紀福斯同席而坐。與此同時,Netflix還退出了Google、Amazon、Facebook、Snap等科技巨頭所在的網際網路協會(the Internet Association)。
而在Netflix身份正式轉變之前,傳統力量已經發動了保衛戰,包括電影公司、傳統院線和知名電影人。對Netflix製作出品的電影角逐奧斯卡一事,他們就頗有微詞。好萊塢電影巨頭紛紛開始組建自己的流媒體平臺,同時將原有作品撤離Netflix(解除內容授權),準備圍剿這位入侵者,先與之決裂,再大幹一場。
百年老店迪士尼推出自己的流媒體平臺:Disney+
另一方面,宣稱終極對手是人類睡眠的Netflix,則加大了對自製劇的投入,並加速其全球擴張步伐。比如,在中國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達到40億大關時,Netflix宣布採買除中國內地以外的全球流媒體播放權(內地流媒體歸屬愛奇藝),電影將被翻譯成28種語言,面向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播放。
近來大火的韓劇《李屍王朝》也是由Netflix與當地團隊合作出品——事實上,這一模式已在全球各地開花,德國、印度、西班牙……這些本地劇經由Netflix之手,不僅在當地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視高峰,同時也獲得了走向全球市場的大好機會。
但凡對Netflix有所了解的讀者都會知道,Netflix創辦初期的競爭對手可不是什麼好萊塢電影廠,而是提供DVD租賃的英國公司Blockbuster。
回顧如今已成為流媒體巨頭的Netflix 20年發展史,會發現它已歷經多次重大轉型,堪稱「顛覆式創新「的標杆選手,而今天的Netflix也許又走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轉角。接下去Netflix還將怎麼變身我們拭目以待,而在此刻,不妨回顧Netflix創始人Reed Hastings 的創業簡史,一窺他的幾大重要決策。
Reed Hastings,1960年10月8日出生于波士頓郊區的貝爾蒙特,本科畢業於緬因州的鮑登學院,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後又在史丹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
1991年,30歲的Hastings創辦了Pure Software公司,它的主要業務是開發用於排除軟體bug的調試工具。在這家公司,Hastings完成了從工程師到CEO的轉變,在他的領導下該公司連續四年收入翻番。1995年8月,Pure Software完成IPO;1996年8月,Pure Software與Atria 合併,新公司命名為Pure Atria Corporation;1997年8月,Rational Software收購了Pure Atria。經過這幾次併購之後,Hastings把自己持有的股票套現,離開了公司,而這筆錢也成為他創辦Netflix的啟動資金。
談到為何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Hastings表示問題在於公司文化上。經過連續的併購之後,公司的管理文化徹底混亂,整個公司不但沒有創業公司的朝氣,效率也很低下,變得讓人難以忍受。儘管這家公司為Hastings帶來了初期事業的成功,卻不是一個他能夠長期奮鬥的地方。當Hastings觀察收購了Pure Atria的Rational公司時,發現團隊的運作方式是他所嚮往的,他表示:「那個公司已經存在了近20年,團隊成員的信任程度和工作中的互動質量讓人印象深刻,它就像一顆北極星,指引了我未來的團隊應該奮鬥的方向。」
創辦Pure Software的歷程對於Hastings創辦Netflix來說還有更多。後來在Netflix擔任首席產品官的Neil Hunt和人事負責人Patty McCord都隨著Hastings一起參與了Netflix的創業,他們幫助Hastings一起打造了產品,塑造了企業文化。
Hastings在創辦Netflix的初期就注重打造創業公司文化,這種文化一直持續到現在。Netflix沒有休假政策,員工們可以享受彈性的工作時間;在Netflix人們可以選擇自己薪酬裡期權和現金的比例,大多數人也沒有正式的頭銜。在寬鬆的環境和有激勵性的規則下,Netflix的員工工作非常努力,當然要適應這樣的環境需要很好的自制力,所以Netflix只招聘「成年人」。離開Pure Software創建Netflix,並在Netflix內部花大力氣打造「企業文化」是Hastings創業路上的第一個重大決定。
Netflix在1998年4月14日推出了他們的DVD在線租賃業務,這一模式在當時非常超前。1998年,全球的電子商務業務仍然處於萌芽狀態,亞馬遜還未成為巨頭,阿里巴巴還有一年才成立,而Netflix已經進入垂直電商的領域。
不過,由於當時網際網路的發展還不夠成熟,這種商業模式帶來的體驗並不能與傳統業態的競爭對手拉開很大差距,例如Blockbuster仍然能對Netflix形成很大壓力。它在1999年9月推出了月度訂閱的概念,並於2000年初放棄了單純租賃的模式。
模式的創新並沒有馬上為Netflix帶來好處,它在2000年初只有30萬用戶,還差點被Blockbuster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在2001年初,Netflix經歷了快速的增長,但因為911事件它的上市計劃被迫推遲;到2002年,它的租賃包月訂閱業務又經歷了一輪增長,終於使它在2002年5月29日進行了IPO,發行價是15美元。
2003年,Netflix首次盈利,盈利達到650萬美元,營收為2.72億美元。2005年,Netflix有35000部不同的電影可供出租,日出租量達到100萬次。Hastings與團隊一起創造出DVD在線租賃模式,並在後期發展出包月租賃訂閱模式,成功帶領Netflix上市,是他在創業路上做出的第二個重大決定。
在Netflix的DVD租賃業務如日中天時,Hastings開始了又一次的自我顛覆。他想讓人們脫離影碟機和DVD碟片的束縛,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在個人智能設備上觀看影視內容。
其實早在2000年,Hastings和他的技術團隊就在研究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讓人們可以更直接的觀看電影,因為這樣的體驗絕對是最優的。但是那時寬帶網絡在美國的普及率只有7%,人們通過網絡下載一部普通清晰度的電影需要16小時,還需要額外付10美元的寬帶費,體驗和成本並不比租賃DVD更優越。於是他們把主要的精力重新轉移到了DVD業務和公司上市事宜。
2003年底,Hastings和他的團隊再一次往這個方向努力,他們計劃開發一個帶硬碟的電影盒子,它兼具了電影內容的下載、存儲和播放功能。在Hastings的設想中,人們可以提前設置好下載操作,然後正常的工作或睡眠,當他們有空閒時間時,就能觀看已經下載好的內容。
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到2005年,Hastings的Netflix已經獲得了足夠數量的電影版權,也完成了盒子的軟體和硬體設計,箭在弦上,即將爆發。這時候YouTube卻橫空出世,當時YouTube的視頻內容仍然很少,畫質也不夠高清,但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觀看內容,而不需要等好幾個小時,這對觀看體驗的提升是革命性的。
Hastings在了解到YouTube的體驗和模式之後,決定放棄電影盒子的項目,不再進行硬體上的開發,而轉向建設視頻流媒體的平臺。在Hastings的設想中,Netflix的服務可以通過任何播放設備呈現給消費者,無論這個設備是電視、電腦、播放器還是遊戲機。
2007年,Netflix推出在線視頻流媒體服務,命名為Watch Now,最初它只提供1000部電影,之後逐漸增加。這項服務包含在Netflix每月5.99 美元的DVD租賃訂閱價中,是培養用戶的一種策略。2007年到2011年,依靠流媒體的獨特優勢,Netflix的用戶量從600萬增長到2300萬,增長率283%。儘管在這四年中,Hastings想把流媒體視頻服務從DVD租賃套餐中剝離,獨立收費的努力失敗了,但總體的策略仍然是成功的。
2007年推出視頻流媒體業務時,Netflix的DVD租賃服務仍然處在頂峰,而我們都知道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和寬帶的普及,DVD在2007-2011年這段時間已經是昨日黃花,並將在最後徹底被取代。Hastings在DVD租賃業務下降之前,就作了發展這項具有極強增長動力業務的決定,其前瞻洞察和決斷力十分強大。
從播放平臺到自製內容:Netflix Original
Netflix不是第一個提出視頻流媒體概念的公司,在DVD租賃時代也並非沒有競爭對手,它得以在這兩個時代生存的原因是總能夠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而支撐它用戶體驗的是一套推薦算法,叫做CineMatch 。
它通過對用戶喜好(包括電影目錄,用戶對已觀看電影的評級等)進行分析,優化自己的內容庫。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讓用戶總能找到最符合自己喜好和品味的內容。在這套算法的支持下,Netflix 擁有 90%的續訂率。
不過Hastings對此仍不滿足,基於現有的內容庫,還是有一些用戶不能得到滿足,而且會受到來自其他版權方的限制,於是他決定自己製作劇集。2013年,Netflix的第一部自製劇《紙牌屋》亮相,在當年是現象級的劇集。它的第一季不但收穫了口碑,而且獲得了業界的認同,在艾美獎獲得了最佳劇情類劇集,最佳男主角、女主角、導演等9項提名,此後的幾季也繼續為Netflix在影視製作業增強影響力。
後續Netflix還開發出《女子監獄》、《埃及廣場》、《怪奇物語》、《王冠》、《黑鏡》等一系列大熱的原創劇集和電影。2018年第70屆艾美獎,Netflix獲得了112個提名,實際得到23個獎項,與老牌傳統製作商HBO持平,是本次艾美獎的最大贏家。
Hastings做出自製劇集的這個決定,增加了老用戶的粘度,也讓更多的新用戶因為想看劇集而使用Netflix。Netflix的訂閱用戶在2013是4435萬,2014年狂增到5739萬,2017年第二季度,訂閱用戶達到1億,2018年的第三季度,這個數字是1.37億。從結果上看,推出自製劇集對用戶數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而這一決定也讓Netflix真正成為頂級的網際網路公司,與谷歌、Facebook並列。不僅如此,它還影響了其它競爭對手,無論是Amazon還是Hulu,都對這項業務進行了跟進,Amazon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同樣在2018年艾美獎收穫不少。
自製劇集既保證了在版權方面不會有限制,反過來又擠壓了原版權方的生存空間,同時形成了內容製作和發行渠道的閉環,建立起更高的壁壘,讓Netflix的優勢更為顯著。
難怪在覺醒的傳統電影廠以及新加入的科技巨頭髮起的「軍備競賽」面前,Netflix首席內容官 Ted Sarandos表示,「不認為他們會對Netflix產生多大的傷害,這個行業有足夠的空間讓其他玩家也能成功。」也許,這場硝煙四起的內容戰爭,早已在 Reed Hastings 預料之中了。
(本文部分編譯自 Fortune、Business Insider等)
你還不能錯過: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2018 薪酬報告 | IDG 私享會 | IDG 大咖說 | CEO 說 | 對話 CEO | 創業常識
讀人報告 | 開卷有益 | 人工智慧 | 消費品牌 | 體育 | iStar計劃
微信ID:idg_capital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IDG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