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15年6月2報導淚膜破裂時間(TBUT)是診斷乾眼病(DED)的一項有效技術。用螢光條加生理鹽水(NS)是測量淚膜TBUT的常規方法(溼淚膜破裂時間,WBUT),但不能代表淚膜的實際狀態。韓國忠北國立大學醫學院眼科的Kim教授等近期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引入了一個新的TBUT方法—幹淚膜破裂時間(DBUT),並探討其可靠性。
該項研究納入症狀較輕且Schirmer試驗>=6mm的DED患者。使用淚液替代品和/或遭受Sjogren's症候群痛苦的患者排除在外。為測量DBUT,使用微量吸管將1μL5%螢光素溶液滴在敷抹器的末端。一旦螢光素溶液乾燥,使用環氧乙烷氣體消毒敷抹器,將乾燥的螢光素不補充NS應用於下瞼結膜。分析兩者試驗之間的一致性以及敏感性和特異性。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2.1 ± 9.7歲(n= 124 )。DBUT低於WBUT,平均差為-0.63s。兩種試驗與眼表疾病指數具有較低的統計學相關性。當按照牛津染色模式DED明確診斷的基礎是1級以上時,WBUT的cutoff值為4.48,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790和0.548。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UROC)為0.609(95%可信區間(CI):0.517-0.695)。DBUT的cutoff值為3.5時,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726和0.694, AUROC為0.724(95%CI:0.637-0.801)。
研究證實,DBUT較常規WBUT而言與症狀有更高的相關性。當基於牛津染色模式利用角膜或結膜染色診斷DED時,DBUT較WBUT有更好的精確度。在驗證研究後,特別當檢測的表面損傷與淚流或症狀相反時,DBUT可替代WBUT。
來源:relin微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