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視遠望」微信號,現在開始每天學習一點,進步一點!
乾眼症(dry eye disease,DED)是多種因素導致的淚液及眼表異常,常表現為眼部不適、炎症及淚膜穩定性下降,常有淚液滲透壓升高。近日,由墨爾本大學 Downie 完成的一項關於自動淚膜表面特徵破裂時間(automated tear film surface quality breakup time,TFSQ-BUT)的研究發表於 IOVS。
這一回顧性研究納入了 45 名受試者,其中包括 28 名已確診 DED 的患者,17 名健康人作為對照組。確診 DED 的標準為:眼表疾病指數評分(OSDI)≥ 18,淚液滲透壓 ≥ 316 mOsmol/L,連續三次螢光素鈉淚膜破裂時間(NaFl-BUT)測定至少有一次少於 10 秒。
檢查包括淚液分泌試驗、淚液滲透壓(在 20~24℃ 環境下測定), NaFl-BUT 及 TFSQ-BUT。TFSQ-BUT 測量使用角膜地形圖儀,在患者最後一次眨眼後 23s 內連續拍攝角膜地形圖,由 E300 corneal topography 系統根據圖像中角膜表面形態變化自動計算生成。NaFl-BUT 及 TFSQ-BUT 各測定三次,取第一次、平均值及最短值三個數值進行分析。
結果表明,DED 患者的最短 TFSQ-BUT 相比對照組顯著下降。最短 TFSQ-BUT 及 NaFl-BUT 之間存在著良好的一致性。最短 TFSQ-BUT 的 ROC 曲線下面積(AUC)為 0.92, NaFl-BUT 的 AUC 則為 0.72,但兩者無顯著性差異。最短 TFSQ-BUT 取 12.1s 時診斷 DED 的敏感性為 82%,特異性為 94%。
淚液滲透壓升高是 DED 的一個重要特點。DED 的形成包括房水的產生減少和淚液蒸發的增加兩大原因,兩者均會導致淚膜體積減少、蛋白含量增加和電解質濃度上升,從而使淚液滲透壓升高。但臨床上淚液滲透壓的測定易受外界環境特別是溫度影響,與實驗室條件下測定的淚液滲透壓準確值存在著一定的誤差。
此前有許多報導稱,淚液滲透壓與許多傳統的 DED 檢查結果缺乏相關性,如淚液分泌試驗、螢光素鈉淚膜破裂時間(NaFl-BUT)及角膜染色等。因此,一項非侵入性的、與淚液滲透壓具有良好相關性的檢查可能為臨床所需要。
這項研究表明最短 TFSQ-BUT 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作為一項非侵入性的檢查指標,取代淚液滲透壓測定,使乾眼症得到更有效的診斷。
★豪華學術大餐現已上線!錯過直播可直接在微信中查看往期錄像了~
高視遠望G-Webinar正式推出手機移動版!躺著走著也能學!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詳情。如需幫助,請加入官方qq群 236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