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 末 微 報
Since 2014
♥♥♥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
雖然還沒回家,但東北已經猜到父母會說些什麼了。
「小姑娘就要有小姑娘的樣子,你看你穿的是啥?」
「叫你不要買東西,就是不聽話,我們啥都不缺。」
不知道你們的父母有沒有這種,習慣性的否定與責怪?
前兩天看了一個戀愛綜藝,看的心酸酸的。
原來明星的父母也跟我們的父母一樣,在表達上存在障礙。
《女兒們的戀愛》是以「爸爸正大光明看女兒談戀愛」為核心,捕捉當代年輕人最具代表性的戀愛態度,展現父親與女兒及女兒男友間的微妙故事。
節目先導片中,嘉賓任家萱(Selina)和妹妹任容萱與任爸爸接受採訪。
姐妹倆拿到了一個問題。
爸爸和任容萱都回答有,緊接著任容萱談起了自己的初戀曾經遭到了爸爸很多的否定。
她迅速例舉了原因:爸爸不喜歡他,他不可以,你會跟他吵架,這個人就不夠穩定。
聽了女兒的回憶,任爸爸說自己是因為第一次見到女兒的男友,有些嫉妒,肯定不會表現喜歡的。
任容萱則說,但凡自己喜歡的對象,任爸爸都會說出否定的話。
她非常委屈,爸爸在不了解人家的情況下就直接否定。
雖然任容萱明白真正和男友相處的是自己,但是聽到爸爸如此評價自己男朋友,任容萱還是很傷心,她說自己是非常在乎父母意見的人。
於是父母對自己男友的看法最終影響了任容萱的想法。
她在自己的感情中變得很沒自信,也最終導致了分手。
可當她講完這段心裡話,任爸爸卻戲劇性地說「他們覺得任容萱的前任男友非常好。」
任容萱不敢置信地問「真的嗎?」,捂著嘴的她幾乎快要哭出來。
看得出她很喜歡前任,由於父母的看法才沒能繼續走下去。
那為什麼任爸爸即使覺得女兒的男朋友非常好,卻對女兒說不好呢?
任爸爸跟節目組說「像我們這一代父母,其實有個障礙,不會關懷,習慣於責罵孩子。」
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看法會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
♥♥♥
讀到這,你大概明白東北心酸的原因了。
確實,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數的教育方針都是「嚴師出高徒」、「慣子如殺子」,「打是疼罵是愛」。
他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即直白又隱晦。
直白地講出毛病,隱晦地表達愛意。
罵你的時候,張嘴就來。
「你不在家,家裡都是乾乾淨淨的,你一回家家裡亂的跟豬窩似得。」
「整天抱著手機玩,也不知道回家是幹什麼來了!」
說話經常繞彎子,間接表明態度。
「你看看隔壁你王姨家孩子,同樣是一個學校,人家孩子怎麼次次都能考那麼高的分數。」
「我們同事老李啊真是比我有福氣,哎,孫子都抱倆了!」
甚至有時候,喜歡講違心的話。
過年了,你給父母各自買了一件羊絨衫,你爸媽嘴上說「淨瞎花錢,買這些沒有用的,我一點也不喜歡。」
可事實上呢?逢人就說是女兒買的貼心禮物,即使起了球也要一穿再穿。
想要得到父母單純的表達,可能比找對象還難。
父母明明想要給糖,卻總會在給糖的方式上大花文章。
♥♥♥
中國式父母,自古以來都以含蓄著稱。
但在教育上,他們對自己的「吃過的鹽比我們走過的路都多」的思想根深蒂固。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習慣性用他們的「人生經驗」、「磨難坎坷」來證明他們認為的就是離正確答案最近的那一個,只有照著做才能少走彎路。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父母們的一些觀點確實是值得借鑑的。
但更多時候,父母們會強調:你要聽話要懂事,父母都是為了你好。
可能,大多數的我們,都是這麼聽過來的。
於是,在人生大事上,我們會格外地期望自己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
♥♥♥
在聽到任爸爸無法理解自己的話會對女兒產生那麼大的影響的時候,我很心疼任容萱。
仿佛好像看到了那個曾經的自己。
那些「無法得到父母認可」的時光,是多麼地心酸和委屈。
可我同樣也心疼一臉無辜的任爸爸,他以為女兒已經長大,足夠去判斷一個男人是否真心。
可卻因為「溝通不當,習慣性責罵孩子」導致了女兒姻緣的發展。
語言的存在,本應該是更清楚地表達情感,但有時,語言也會成為阻礙溝通的「幫兇」。
如果能夠和父母之間建立起有話當面講,充分明白對方想法,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讓父母有了能夠理解他們的孩子,讓孩子擁有了理解自己的父母。
世界上與你最親的人,就是最懂你最支持你的人。
那該有多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