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下午到達日本的,等我們走出機場,迎接我的是一個清透的黃昏,安靜的城市被黃昏塗上溫暖的橘色。快八十歲的日本司機手腳麻利,將行李排成俄羅斯方塊,塞滿後車廂。
在來到日本的第二天,我們就碰上了日本今年的第一場大暴雪。用了一天的時間,我們從大阪一路北上,疲憊的我們一上車就昏睡了過去。朦朧中聽見有人在說話,一睜眼便是窗外的一片雪白。
以後提起日本的冬天,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白色的馬籠宿。
馬籠宿有著江戶時期流傳下來的古建築,這些建築和中國的十分相像,但也僅僅是相似罷了。這邊的古屋互相錯落,不怎樣講究對稱,因此也就少了中國那樣的嚴肅,更多了一份寧靜。在這裡吃午餐時,外面正在飄雪,整面的落地窗將外面的景物一覽無餘,仿佛看見外面有個日本武士手握武士刀冒著雪,孤獨地走在小路上。
天婦羅美食
在那裡的傳統小店中,我看中了一塊刺繡的手帕,十分精緻,一時興起,就將它買了下來。店家找來一張漂亮的碎花紙,小心翼翼地包起來。日本人總是有足夠的耐心去精緻地完成他們的工作。他們的食物總喜歡拿一個個小碟子裝起來,而每一碟菜都很少,但是這麼少的東西他們也要擺出花樣兒來。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們來早了,服務員細細小小地說了一聲:「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轉身繼續執著於那五塊天婦羅的擺放。
不知道誰跟我說過,想要了解一座城市,那就拐進小巷子裡,看本地人的生活吧。最後一天的東京自由行,我一大早爬起來,獨自一人離開酒店,找了條小巷子晃悠。我沿著行人道一路走,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個古樸的二手書店,門面是那種日式的推拉木門。我推門而進,在書堆裡的那位老奶奶抬起頭來微笑地朝我點頭:「おはよう。」那是早上好的意思。聽到這聲問好,我覺得特別舒服。
後來在淺草寺見到了許多中學生,他們吵吵嚷嚷,但是發現他們身上也有著同樣的感覺,雖然沒有那位老奶奶這麼強烈,想是日本特有的氣質吧。
想要在東京自由行,首先要先弄懂東京地鐵,只是東京地鐵網非常複雜,人生地不熟的我們只能求助於工作人員。但更大的問題出現了:實在是聽不懂他帶有日語口音的英文呀!那位小哥哥看我們還是不懂,乾脆把我們領著,從站東走到站西,過了層層關閘,把我們直接帶到目的地,才安心地跟我們說再見。
這份「送佛送到西」的精神真的讓我們十分地不好意思,但好像日本人都是這樣,一路上遇見許多幫助我們的人,他們好像都有著不幫你解決問題誓不罷休的決心。
Japan
被日本人奉為聖山的富士山
我們這小旅遊團似乎受神明護佑,一路上乘風而去。來到雪山滑雪,卻因為風雪太大而無法繼續,而我們還沒來得及遺憾時,卻通過新聞得知在剛才那座雪山雪崩了;在我們從東京成田機場離開的前一天,那裡有170多名中國旅客因天氣原因被滯留,而我們順利地登上了回家的航班。
在前往東京成田機場時,看著車窗外的往後離開的城市被撒上熟悉的橘色,一如來到時迎接我們的黃昏美景,腦海突然浮現出「溫柔」這個詞語,我忍不住笑了開來。
「さようなら(再見),日本!」
文、圖/譚泳琪
編/陳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