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疫情影響,快遞行業配送延遲、包裹丟失等現象時有發生。
然而,竟然有人伺機而動,藉此機會實施詐騙!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要怎樣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呢?
市民陳小姐在淘寶購買物品,物流顯示已經被籤收了,但是陳小姐未收到貨物,陳小姐便撥打淘寶物流上面的快遞客服電話進行諮詢,但人工客服繁忙一直未打通。
掛斷電話大概十五分鐘左右,陳小姐就接到自稱是某通快遞理賠客服人員電話,陳小姐半信半疑,但是該客服準確說出了陳小姐購買物品的詳細信息以及個人信息,陳小姐便放鬆了警惕性。
之後,客服給了陳小姐一個微信公眾號連結,要求其點擊並填寫相關的個人信息,以便儘快進行理賠,陳小姐按要求操作後,該客服又以錢款要原路返還為由,要求陳小姐填寫銀行卡帳號,之後陳小姐按要求操作多次都顯示網絡出錯,導致無法操作成功。
這時,該客服讓陳小姐提供手機收到的驗證碼,幫其後臺操作,還一直催促陳小姐要儘快發來,陳小姐在該客服催促下沒有細看信息,就把收到的多個驗證碼發給了客服!
當陳小姐半信半疑地撥打銀行客服查詢銀行卡餘額時,才得知卡上的20000餘元已全部轉走。同時,銀行客服告知陳小姐,該銀行轉帳匯款信息通知功能已被取消。這時的陳小姐才意識到被騙了,並向當地警方報了警!
陳小姐報警後,發現自己被盜刷的多張銀行卡信息通知功能均被騙子通過獲取驗證碼登錄銀行平臺進行取消,導致資金被盜刷時,事主無法第一時間察覺。
遇到快遞延遲、遺失等問題,接到所謂「客服」的理賠電話,一定要當心!
警方提醒:
如遇「客服」主動來電,提出幫助辦理「退款、理賠」手續,請提高警惕,可另行通過網購平臺直接聯繫商家詢問情況,進行核實。
不要隨意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也不要向外人提供付款條形碼或18位數字付款碼以及驗證碼,更不要輕易點開來歷不明的「網頁連結」。
如發現支付寶、微信帳戶或銀行卡內的資金被無故轉走,請儘快更改密碼,同時聯繫支付寶、微信、銀行客服反映處理,按官方客服指引對帳戶安全性做相應處置,並撥打110報警。
防範詐騙,我們一定要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
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簡訊,不接聽、不回復,不給犯罪分子進一步設圈套的機會。
不透露: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關係人的身份信息、通訊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
不轉帳: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保證自己銀行卡內資金安全,堅決不向陌生人匯款、轉帳。
關於詐騙罪,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接到可疑電話,一定不能放鬆警惕,遇到問題要立刻採取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還是那句話:防範詐騙,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
來源:中國警察網微信、中國財經觀察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