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所示,CNN的記者Priscilla Alvarez在近日發布的一則關於拜登政府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增開一處難民營,用來分流和處理無人陪伴的難民兒童的新聞時,是用「滿溢設施」這一次相當「中性」的詞語來稱呼這種難民營的。
但由於在川普執政的4年裡,包括CNN在內的眾多美國主流媒體都在用諸如「兒童監獄」「關兒童的籠子」乃至「集中營」這種極具負面色彩的詞語形容這種難民營的,因此,當CNN的記者如今改用這麼一個相對來說可謂「正面」了許多的詞語來稱呼拜登政府的難民營,這自然引起了不少美國網民——尤其是許多川普的支持者的不滿和調侃。
其中,在CNN這位記者的貼文下面,就有許多美國網民在極具創意地諷刺著CNN的這種「雙標」。
「現在不會再有媒體關注籠子的兒童了」,一位獲得2300個點讚的美國網民就用表情包調侃道。
另一位網民也用表情包調侃了CNN這種美國「自由派」媒體的雙標,暗示其在利用「籠子裡的孩子」成功推翻了川普後,便將這些孩子丟棄了。
還有人在用這種更為經典的表情包調侃此事:
也有人直接貼出了疑似來自這種「滿溢設施」的內部照片:
有人則以此追問CNN的記者說:你說的這些「滿溢設施」是不是給人一種被關在籠子裡的感覺?你說的應該是「集中營」吧?
而川普的支持者們則忿忿不平地表示:咋川普時期你們說這是「籠子裡的兒童」,到了拜登當政你們就說這是分流移民兒童的「滿溢設施」了?
當然,在咱們中國人看來,CNN的這種「雙標」早已是這類美國媒體的「傳統藝能」,見怪不怪了。比如,當川普的支持者用暴力的手段衝擊美國國會大廈時,討厭川普的CNN會把他們說成是「叛亂的暴徒」,可當香港亂港分子用更為暴力的手段衝擊香港的政府機構時,支持這些亂港分子的CNN卻會把這些暴徒美化成是「民主鬥士」。
這也是為何中國網絡上會出現這麼一個流行語,叫「做人不能太CNN」。
不過,目前在美國的社交網絡上,也有人在給拜登和CNN辯解,稱這個新開設的難民營與川普時期的有「很大不同」,是真正為了安置難民兒童的,而不是為了嚇跑他們的,所以裡面的條件人性化了許多,是將原本的油氣工人的宿舍進行改造而來的,有空調和真正的臥室,儘管條件仍然不是很好,但已經不是牢房那樣的感覺:
可同樣諷刺的是,也只有我們客觀的中國媒體,才會將這種美國網絡上的不同聲音詳細地介紹出來。
而CNN等美國媒體在報導諸如中國新疆的職業培訓學校時,卻從不會認真地引用來自中方的說法,他們只會選用不斷放大對他們的偏見與預設立場有利的一方聲音,並極力壓縮中方的說法。
所以說,做人真的不能太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