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廖國名來到八步區大寧鎮螺石村駐村扶貧,幫扶期間,他結合自身的文藝特長,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廖國名(中間)帶領螺石小學的孩子們跳街舞
八步區大寧鎮螺石村駐村工作隊員廖國名每次一出現在螺石小學的操場上,孩子們總是興奮地和他打招呼,熱烈歡迎他的到來。
剛到螺石村駐村的時候,一到傍晚放學,廖國名經常看見村裡的螺石小學,總有那麼一群孩子不回家,在學校裡徘徊。經過了解,廖國名得知在這些放學不回家的孩子裡,多數是在校寄宿的學生,他們的家長長期外出務工,只能把孩子寄宿在學校。身為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註冊成員的他,向校長徵求同意,想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教這些孩子跳街舞,豐富他們課餘時間的同時,也可以教會他們一技之長。徵得校長同意後,他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帶領孩子們先通過口令的方式學跳街舞,再一個一個動作糾正他們的錯誤,再結合舞曲,讓他們能夠跟上節奏。在時尚、歡快的舞蹈中,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廖國名說道:「扶貧也要扶志,我用街舞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他們的內心播下對未來可期的種子,鼓勵他們不斷努力生活、繼續前行。」
廖國名不僅僅關心留守貧困家庭孩子們精神世界,他還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的力量,多次組織策劃大寧鎮本地山歌大賽,贏得了村民和群眾的一致好評。廖國名還常常到附近的螺石村大社景區,和村民一起排練舞蹈。期間,他發現由於音響落後問題,許多村民越來越不想排練舞蹈,排練人數也越來越少,於是他主動擔當起了音響系統的維護員,利用晚上的時間,研究音響系統存在的問題,想方設法調試好音響系統,在有限的條件上,新安裝了播放軟體,並教會村民們如何使用新設備進行舞曲播放等,大大方便了村民進行娛樂活動。現在,一到了圩日,越來越多的村民參加到了唱歌、舞蹈的訓練中,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文娛生活。
▲廖國名入戶開展控輟保學
駐村期間,廖國名克服了村部路途遠、交通不便、生活條件簡陋、文化差異等困難,在領導和同事的指導幫助下,快速進入角色,不斷積累駐村工作經驗。村裡年輕的勞動力大多都外出務工,留下的是老人、小孩、殘疾人等。廖國名每天都會主動走訪貧困戶,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平時還會和村幹、村務工作者處理村的大小事務,到申請貧困戶的家中去精準識別評分、收繳新農合、入戶宣傳近期扶貧政策等。他設身處地為村民謀幸福,謀發展,為貧困戶排憂解難,激發貧困戶自身發展力。
廖國名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裡通過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和他的同事一起實現螺石村貧困戶脫貧摘帽17戶63人,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6%將至0.27%。
駐村扶貧工作雖然繁雜,但是能夠幫到村民,最直接的為人民服務,廖國名感到很開心。記得有一次,廖國名入戶去核驗貧困戶申報的產業獎補情況,出發時候,天氣原本好好的,回來路上卻下起了大雨,周圍都是空曠的水田,無處可躲。廖國名和這個貧困戶便一邊快跑著回去,一邊有說有笑的。那一刻,他真切地覺得自己就像在稻田裡剛作業完的農戶,下雨了,就和隔壁田的農戶收工回家,心中頓感特別開闊。也是這種微妙的感覺,讓他越來越有歸屬感,越來越熱愛這份駐村工作。
從2018年3月駐村後,為了配合廖國名的工作,他的愛人辭去了工作,當起了家庭主婦,在家全職照顧孩子。妻子無怨無悔的支持,讓廖國名可以隨時服從組織的號召,投身於偉大的扶貧事業當中去。
他說:「在未來的日子裡,他依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努力工作和認真學習,會一如既往的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