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訊 [中國南海局勢最新消息2016]解放軍7月19日起在南海進行為期三天軍事演習。
瓊航警0053,南海 7月19日、20日、21日
(0700-1700)將在
19-20N/110-33E、
18-40N/110-25E、
18-40N/111-04E、
19-20N/111-04E,
四點連線水域範圍內進行軍事活動,禁止駛入。
新聞延伸:
7月5日至11日,解放軍在海南島以南西沙群島水域進行軍事演練。 對此,有媒體稱此次南海軍演是應對菲律賓單方面挑起的南海仲裁案結果。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則表示,這是海軍根據年度計劃進行的例行性演練。
此次演練屬於海軍多兵種的聯合例行演習,出動的艦艇數量較多,有百餘艘,且相對性能比較先進。在本次例行軍事演練結束的次日,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飛彈驅逐艦銀川艦入列命名授旗儀式在海南三亞某軍港碼頭舉行,成為繼昆明艦、長沙艦、合肥艦之後,第四艘正式服役人民海軍的052D型戰艦。
揭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真面目,
欺世盜名的怪胎。
7月12日,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鬧劇」宣告落幕。曲終人散,這個頗具爭議的臨時仲裁庭也就此退場,在國際法史上留下一段不光彩的印跡。
目前關於仲裁案律師團隊費用等,尚無公開資料可以查閱。初步核算,三年來仲裁案大概費用開支約為2600多萬歐元,約佔2015年菲律賓財政預算的兩千分之一。這也意味著,臨時仲裁庭完全由菲律賓「包養」。
以上數字和菲律賓專欄作家裡戈韋託·蒂格勞的說法相吻合。蒂格勞15日在《馬尼拉時報》頭版發表文章說,菲律賓為南海仲裁案請律師,共花費了3000萬美元。並要求美國為此「買單」。
在政治操弄下,由阿基諾三世政府強行推進而達成「非法無效」裁決,惹起菲律賓國內的怨聲。「他們(美國)在南海沒有主權聲索,也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仲裁案給了美國幹預南海事務的藉口,美國中央情報局或者國務院應該給菲律賓報銷這筆高昂的訴訟費和律師費。」蒂格勞說。
吳士存對此表示,與國際法院法官酬勞由聯合國經費支付不同,臨時仲裁庭仲裁員是明碼標價、有償服務。因中國不參與,因此整個案件所有費用完全由菲方承擔,背後的貓膩不言自明。「仲裁庭也可以裁決自己沒有管轄權,但如果這樣的話,就意味著仲裁員們丟了自己的飯碗。」
事實再清楚不過了,南海仲裁案由始至終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其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