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腳村醫」林耀宗:當好 「護門神」為鄉親們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2021-02-28 鄉愁故裡桃城鎮

在永春縣桃城鎮德風社區,「跛腳村醫」林耀宗用一份醫者的赤子仁心,奔赴在疫情防控「最後一公裡」路上,用堅定的腳步,當好村民的「護門神」,為鄉親們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小林,今天又要測體溫了。」2月8日早上8點整,林耀宗又準時到外省返鄉村民小林家,為其一家四口測量體溫。「體溫正常,近段時間要待在家裡,注意保暖,再過3天就可以解除居家觀察了。」測完體溫、做好記錄,林耀宗還不停地叮囑道。

 「林叔每天都會準時來給我們測量體溫。我們一家是1月25日從四川廣元途經滬渝高速,28日晚到家並向社區報備,29日早上,他就來測量體溫,告知相關防護知識。」說起林耀宗,小林一家很是感激。

 今年64歲林耀宗是桃城鎮德風社區人,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已經45年了。5歲那年,他發了一場高燒,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導致了腦膜炎,從此落下了腿腳不利索的毛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他的兩腿越發變得僵硬無力,走路搖搖晃晃,好像要跌倒一樣,走10來米路,就要找個東西扶持一下,行動很是不便。

 然而,疫情當前,林耀宗並沒有停下不便的雙腳。林耀宗告訴記者,1月22日,社區支書林志意打電話告訴他,社區的小陳從疫區回來,要他馬上去監測體溫。「現在疫情這麼嚴重,你去幹嘛呢?如果不小心不傳染了,我們這一大家子可怎麼辦?」他老婆當場表示反對。「你年紀大,行動也不便,又沒有比較安全的防護措施,不該去冒這個險。」林耀宗的兒子也覺得不去為好。「我從事這份職業,我就要負起這個責任。」林耀宗對家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說服家人支持他。

 從此,他每天都要穿上白大褂,備好體溫槍,騎上殘疾人助力車,來回於社區的小道,蹣跚於村民門口,為社區12個從外省返鄉的居家觀察村民兩次監測體溫,詢問、觀察身體狀況,做好臺帳記錄,成為了社區一道「逆風而行」的最美身影。

「在疫情面前,我們除了要關心居家觀察村民的身體狀況外,更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態。」林耀宗說,他與返鄉人員互加微信,並把他們的微信置頂,以便於第一時間和他們溝通聯繫,為他們解疑釋惑,及時向他們宣傳疫情防控的知識。有的返鄉村民對居家觀察不理解、不配合,他就用微信和他們溝通,告知這次疫情的嚴峻性。後來,這些村民積極配合,主動隔離。

「各自家庭聚團圓,不要外出相互竄,注意洗手勤換衣,戴上口罩防感染。」「防疫情、少出門、不聚合、不聚集、戴口罩、拒野味、勤洗手、講衛生、有症狀、早就醫、遇急事、讓通道、不慌亂、不傳謠」。林耀宗在微信上看到一些有趣的順口溜,都會立即轉發給返鄉村民,鼓勵他們放鬆心情,放下恐懼,樹立信心。他還根據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編排一些清淡、有營養的菜譜,供他們參考。「現在,林叔仍然每天都會和我微信聯繫,告訴我要多運動,多補充營養,多待家裡。」已經解除居家觀察的小陳很是感激地說。

 「現在,林叔行走不便,特別是前幾天剛好下雨,有些村民家的路比較溼滑,看他跛著腳走路很不容易,很怕他會摔倒。」林志意說,「在抗擊疫情中,他拖著不變的雙腳堅守在一線,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動。」

「守望相助,等待春天。疫情面前,我們別無選擇,唯有堅守。」林耀宗說。

相關焦點

  • 村醫楊從標:拄著拐杖也要守護好鄉親們的健康
    今年37歲的楊從標是濂溪區新港鎮烏石山村的村醫,他16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給鄉親們看病,記者見到楊從標時,他正在給貧困戶周華榮的二女兒做健康回訪,旁邊放著一副拐杖,和善的表情,耐心的問診,讓周華榮心理倍感溫暖。貧困戶 周華榮:我女兒是先天性疾病,經常出現身體上的問題,楊醫生經常在我家幫我女兒檢查、按摩,半夜出現緊急情況,打電話給他,他就來了。
  • 「夫妻村醫」26年的堅守
    身著白大褂,肩背小藥箱,日夜奔忙在阿熱勒託別鎮玉什開普臺爾村的絲來裡·阿布都熱依木夫婦是村裡一道暖心的風景。
  • 好人之城ㆍ戰疫榜樣 |村醫劉振強——堅守山村的抗「疫」先鋒
    沒有可以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救死扶傷的本領,但卻用迎難而上的勇氣、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默默無聞的堅守,為鄉村百姓築起堅實的安全防線,他就是站在農村抗擊疫情一線的村醫—劉振強。劉振強 蘆洲鎮香園村村醫:我們村醫的主要工作是測體溫,進行外來人口登記排查。此外,如果有外出人員回來,要動員他們居家隔離。
  • 為責任 為擔當 為使命 吳忠監獄築起疫情防控鋼鐵防線
    「在這場特殊戰鬥中,我獄警察聽號令、敢擔當,警察家屬識大體、明大義,共同築起了監獄疫情防控的鋼鐵防線。通過莊嚴的儀式,表達監獄黨委的關心關懷,進一步激發前進動力,凸顯監獄人民警察的職業自豪感。」說起組織監獄警察換防儀式的初衷時,吳忠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劉建軍感慨不已。       幾十天的封閉堅守,全體監獄警察不斷克服著體力、精力、心理上的極限挑戰。
  • 【惠城戰疫 先鋒事跡】村醫劉振強——堅守山村的抗「疫」先鋒
    沒有可以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救死扶傷的本領,但卻用迎難而上的勇氣、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默默無聞的堅守,為鄉村百姓築起堅實的安全防線
  • 【2020法治楷模】高顯才:衝鋒在前築起鋼鐵防線
    高顯才是一名工作28年的老公安,從城區到偏遠的基層中隊,他始終兢兢業業堅守在一線崗位上,他抗非典戰新冠兩上前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病毒無法逾越的鋼鐵防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有效應對和防控疫情,公安會同衛生防疫等部門,從1月25號就開始24小時不間斷設卡檢查進出安徽的車輛和人員,高顯才主動請戰第一個報名,駐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入警時的初心使命。
  • 嚴守安全管理「最後一道防線」
    從事安全管理十多年了,見過不少的安全事故,但有兩起安全事故至今還記憶猶新,都與勞動保護用品有關,也就是安全管理的「最後一道防線」。從這兩起安全事故可以看出勞動保護用品對我們有多麼重要。某日下午,電話那頭某廠一班長驚慌失措地報告「有一名員工從多功能車上墜落下來,人已送職工醫院……」,還來不及詳問具體情況對方就掛了電話。我和單位領導立即趕到職工醫院,卻看到當事人站在醫院門口有說有笑。經過了解,當事人檢修天車時不慎踩滑,發生高處墜落,但當時系有安全帶,人員被掛在空中,真是虛驚一場。
  • 勃利縣永峰村築起抵禦疫情鋼鐵防線
    永峰村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明晰責任,優化細化網格,掛圖作戰,責任到人,統一標準、流程和要求,規範管理,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積極參與攜手聯動的方式,做到防控全覆蓋、無死角,建立起抵禦疫情的鋼鐵防線。永峰村通過大喇叭、流動宣傳車、微信群等方式加大宣傳的密度和頻次,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
  • 千山紅鎮村醫被迫按下防疫「暫停鍵」
    他建立了全村村民的健康檔案,踏遍了東南湖村的角角落落,他為整村124戶貧困戶的健康保駕護航。哪家老人有慢性病,哪家的孩子該打預防針,哪個病人的藥吃完了,他都了如指掌。近二十載,他用一顆安民濟世心,換來村民的信任。「他一個人負責兩個村的返鄉人員,共88人。在防疫一線持續作戰了20多天,中間一天都沒休息過。」東南湖村總支書記聶建軍介紹到。
  • 最美「楓」警丨丁國:我以警魂築防線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四師可克達拉市湧現出了一大批勇敢無畏的「逆行者」,他們用智慧、勇氣、擔當為職工群眾築起一道道安全防線。今天就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認識一下四師公安戰線的「逆行者」——丁國。
  • 奎文公安:「鎖窗防盜」築牢居家安全防線
    社區民警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6扇窗戶的「鎖窗防盜」,為張大爺築起了一道「安全防線」。東關街道李家街社區居民 張樹林:「今天下午這個奎文公安分局的同志,來到我家,幫著我固定窗戶,為春節、新年做好安全工作,我表示非常感謝。」張大爺接受的正是奎文公安分局的「鎖窗防盜」點對點志願服務。
  • 張憲:鄉親們喊我一聲「娃兒」
    ……提起黃龍縣白馬灘鎮神玉村駐村幹部張憲,村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點不完的贊。11月12日,在神玉村,記者見到了這位鄉親們口中的「娃兒」時,他正在給村民老王囑咐冬季核桃園管理的事。很難想像,就在兩年前,說起農村工作,他還是一頭霧水。2018年,25歲的張憲被鎮政府選派為神玉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 家園防線
    家園防線2020年1月31日上午9點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都府社區工作人員拿些紙(表格)回去拿些這些回去填下這些有沒有身份證沒帶來那我們到時幫你查一下都府社區工作人員那有沒有湖北的親戚朋友過來都府社區民警 陳偉靈儘量少出門不出了 不能出街如果出門的話要佩戴好口罩有的有的做了那個健康調查表沒有去哪做啊居委那裡有(健康調查表)沒有啊 我不知道你拿微信掃碼就行了都府社區民警 陳偉靈我們第一時間 肯定作為黨員要站出來
  • 宜昌的鄉親們,紅白喜事再也不能大操大辦了!
    投票截止日期為12月28日下午15:00!寶寶滿月、搬新家、生日、結婚……遇到節假日,各種紅色炸彈更是扎堆來襲,弄得大家壓力山大。現在,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鄉親們,咱以後就不怕不怕啦!日前,記者從湖北省文明辦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全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遏制農村陋習,樹立文明鄉風,湖北省文明委決定,從12月下旬開始,用3年時間,在全省農村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
  • 星雲大師圍爐談話 為臺南鄉親祝福
  • 為人民守好卓資大門
    檢查站點內執勤民警24小時輪班堅守,以堅定的戰鬥意志、嚴格的查控措施,構築起「鐵軍防線」。檢查站點設立以來,執勤民警嚴格落實24小時勤務制度,按照「逢人必查、逢車必查」的原則,積極開展信息登記核查反饋工作,配合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做好醫療檢測和隔離管控工作。精準發現、識別、防範、管控各類中高風險地區來卓返卓人員,堅決做到信息核查不漏一人、管控工作不留死角,為人民守好卓資大門。
  • 馬跡衛生院:以英雄為榜樣,守護人民健康
    在抗擊疫情中,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的藥劑師宋英傑英勇犧牲,此次被授予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面對昔日並肩作戰如今卻已犧牲的同事,回想起歷歷在目的與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日子,東湖鎮馬跡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們既惋惜又欣慰,並表示自己在今後的日子裡,必將以這些抗疫英雄為榜樣,牢記初心,堅守崗位,守好疫情防控的每一道防線。
  • 村醫這項考核不合格,將直接「下崗」!
    其中明確:中醫適宜技術為鄉村醫生重點考核內容,若村醫考核不合格的,暫緩發放次月的績效,補考仍未通過人員,可取消一個月的績效。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不予續籤聘用合同及鄉村醫生執業再註冊。由此可見,未來基層醫務人員的發展,有能力的村醫在群眾的認可中向上級醫療機構流動,而想蹭大鍋飯的村醫,將逐漸被甩在村醫隊伍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