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普通民警,他們年復一年的堅守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夜以繼日的重複和堅守卻沒有磨滅他們的熱情,他們千錘百鍊,不斷探索,成為了平凡崗位上的行家裡手,成為了我們身邊的「專家」。如果說,敬業兩字太過抽象,那看看他們,就知道,敬業該是什麼模樣。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警營裡的「專家」——楊坤。
2009年,大學畢業後的楊坤考入涼山監獄,成為了一名監獄警察,在監區裡當管教,以此為起點,楊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心靈探索之旅。
從2011年開始,楊坤開始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先後多次參與省局組織的心理學培訓,一心鑽研、大量實踐,先後取得了國家三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十年來,他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於對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心理健康知識科普為先,預防為主、幹預為輔,定期開展心理測評、心理團體輔導、心理健康知識宣講等活動,按現實需要對罪犯進行個別心理諮詢、心理矯治,每年開展諮詢時間長達150小時以上。
在諮詢中,他靈活運用催眠、沙盤、繪畫、意象對話等心理治療技術,實時動態關注罪犯心理健康狀況,化解罪犯心理問題,讓罪犯科學全面地認識自己,正確認識、面對改造中各種不順與逆境,有效調節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更好地處理與親人、民警、罪犯之間的人際關係,全力幫助罪犯自我成長、清除心理障礙,以健康向上的心態積極投入到改造中。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是楊坤十年來當監獄心理諮詢師的感悟,作為特殊的心靈醫者,他是高牆裡的心靈「擺渡人」。
有人說:「一直把你當作樹洞的人,請適當遠離。」但楊坤卻甘願做守護秘密的「樹洞人」。
楊坤說,傾訴可以化解焦慮,猶如「樹洞」,足以收納那些無處安放的情緒。於是,他為民警職工開通了熱線電話,需要傾訴的同事朋友隨時都可以與他交心談心。當被問到自己會不會因為太多的負面情緒而受影響時,他笑笑說:「我只是負面情緒的搬運工,運用我學到的方法,儘可能地把別人潛意識裡的痛苦清理掉,讓更多的陽光照進來。」
去年起,涼山監獄索瑪心苑工作室成立,楊坤和同事們開始了全新的嘗試。在疫情期間,他們針對民警職工在封閉執勤期間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專項跟蹤,製作心理互助手冊,開通心理諮詢熱線,為大家服務。同時,還利用微信群每周在線上開展心理微課堂學習。這些心理學小知識幫助民警學會了緩解壓力、應對挫折、保持積極情緒、有效自我調節。截止目前,微課堂已開展52期。「只要有一個人產生共鳴,得到幫助走出困境,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年少時的初心激勵著楊坤心理學研究與實踐之路,他廣泛涉獵多個領域,在實踐中廣泛運用自己所學,以求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2019年3月30日17時,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致31人犧牲,這一事件對烈士們的家人及倖存的撲火人員造成了重大心理創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心理學會聯合成立了「科技救災心理援助涼山州火災工作組」,楊坤作為一名志願者,參與了為期一年的心理援助工作,力所能及幫助森林消防戰士、撲火人員及家屬心理康復。
楊坤還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到工讀學校開展心理團體輔助活動,幫助小朋友們健康快樂成長。
為了提高心理學專業基礎知識、豐富工作經驗,楊坤每周都會線上參與學習培訓,在有經驗、有資質的督導師的專業培訓下,實踐諮詢技巧,改進諮詢方法,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熱愛就是最好的老師,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楊坤的十年心靈旅程正是這樣一種寫照。雖然傾聽了數不清的負面情緒,楊坤卻把自己活成了小太陽,為很多人帶去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