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全球第二大鐵礦石出口國巴西宣布破產,那麼到底什麼是國家破產?國際上通常的國家破產是指:一個國家的金融財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進口商品所必需的外匯,或是其主權債務大於其GDP。
2020年全球已有6個國家不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處於「破產」狀態,這些國家包括阿根廷、加彭、印尼、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和諾魯等,其中阿根廷已經在巴西之前宣布國家破產。
「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以體現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而不是一個動詞,並不預示著一個國家馬上就會吹燈拔蠟、改換門庭。早在2002年,IMF就曾經編訂過主權國家破產方案,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剝奪某個國家的主權,而是建立一種「破產保護」的國際金融機制,讓那些負債纍纍的國家得以申請「破產保護」,並使債務國能夠儘快走出危機。
國家破產後,國家經濟勢必會受到進一步的打擊,因此可能會導致該國出口的大量減少、大量資本外流,並拋售本國貨幣,導致其迅速貶值、投資者信心下降、國際信用下降等一系列後果。為了穩定匯率,國家又會大量購入外幣,導致外匯儲備迅速下降,進而導致該國匯率下降。這些發展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當本國不再具有購買力,就會出現國內的物資短缺,供不應求,導致大幅通貨膨脹。
而國家破產,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人民長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資產化為烏有,手裡的錢根本就不值錢,持有的債券就是廢紙,還要背上更多的國債。花錢需要更加精打細算,需要拿出更多的錢繳稅,需要忍受質量下降的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社會福利會縮水,最糟糕的是還有可能會失業。並且通貨膨脹嚴重,會讓國民手上只願意拿著商品,而不再願意售賣,因為買東西的錢根本不夠成本。因此,會更進一步打壓國民社會經濟活動的積極性。
既然國家破產後,會對人民造成這麼多的影響。那麼人民應該怎麼辦?國家即人民,國家破產和它的人民是脫不了干係的。因此,國家破產人民的生活勢必會受到影響。當國家破產到來之時,作為國民要做的的就是緊跟國家政府的步伐,儘量避免國家破產對自己帶來更多損失。目前,預防國家破產還未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是減少過多的持有外幣或是首要措施。對於已發生國家破產事件的國家而言,借貸顯然已經迫在眉睫。
一般一個國家如果破產了,國家債務的債權人會坐下來和該國政權討論債務重組的問題,簡單地說是債權人放棄一部分自己的權益,同時該國政府通過賣出一部分政府資產獲得債權人接受的貨幣,同時修改借款合同減輕短期的還債負擔,保障政府的正常運轉。然後再通過一些新政策的實施來提高政府收入減少政府開支,這樣就有盈餘來還債。
而政府負債太多,無法償還,所有的國民都會因此背上債務,直到有人接手,或者還清為止。最後全體國民都將活在對內和對外的債務中,本國的經濟也將面臨崩潰的危險。因此「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體現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並不預示著一個國家的主權會被剝奪。國家依然可以找到緩解問題的途徑,比如向大國借債,再比如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然而,如果借貸國試圖以此途徑來控制破產國家,那麼其國家將會變成附屬國或者傀儡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失去獨立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