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時,我的園裡忽然出了許多小苗。起初看不出那是什麼,因為一些瓜豆類蔬菜,剛出土時都是那個模樣,兩瓣胖乎乎的小芽,像兩隻肥胖的小手掌一樣託舉著。
因為不知道是什麼菜,有點好奇,所以我就沒有拔完,留了幾棵。一個多月後,它們開始牽藤引蔓,並且很快開出花來,是形如滿月的白花,這就知道了,原來是葫蘆。
一開始,這些葫蘆長得並不肆意,仿佛知道自己是野生的,不太受人待見,每一棵都小心翼翼地向前試探。一段時間後,大概覺得無人過問,膽子就大了起來,很快露出了本來面目,半個園子,幾乎都被它們佔滿了。
並且越過不起眼的辣椒苗,瘦小的黃瓜苗,只發了幾片葉子的茄子苗,爬到籬笆上面去了。還大有越過籬笆向鄰家園裡攀爬的趨勢。這就不能不管了。再說,如果結了葫蘆,葫蘆在地上,也長不好。得搭架子。
那天上午,我和我媽,一人一把鐵鍬,又找來一捆竹竿,給葫蘆搭架子。葫蘆藤在地上,有的已經好幾米長,並且每一節都扎了根,要把它們扶上架,可想而知,葫蘆元氣大傷。
原來盛開的葫蘆花,在藤蔓被扶上架不久,就有枯萎的趨勢。我很擔心。但我媽說不妨,過一夜就會恢復。
果然,一日後再去,葫蘆芽頭上翹;二日後,花再次開放;三日後,有些花下,又長出小葫蘆。——讓人感嘆它的生命力真是旺盛!
有書上寫,葫蘆花又叫夕顏,因為它總是黃昏盛開,翌朝凋謝,見不得陽光。故留意了一下,發現其實不是。那是白天,籬笆上的葫蘆花明明開得很好,大大的花形,白如圓盤,像極十五的圓月。不知道為何,書裡要那樣寫。
還說,夕顏是生長在骯髒角落的一種白色小花,常在夜間開放,因為沒人欣賞,被人看作「薄命花」。
電視劇《甄嬛傳》裡,允禮和甄嬛有一段對話:
允禮:莞貴人似乎很喜歡臺腳的小花?
甄嬛:確實,兒時在野外田間常見,名叫「牽牛花」。此花在宮中甚少見到,反而更顯別致了。
允禮:這花還有一別名,叫「夕顏」,的確不該是宮中所有,薄命之花宮中的人是不會栽植的。
這裡有個問題,他們說夕顏是牽牛花,這是值得懷疑的。《源氏物語》第四卷《夕顏》中有註解:瓠花或葫蘆花,日本稱為夕顏。況且牽牛花也不是夜晚開放,而是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和太陽一起盛開。
允禮也把夕顏稱為薄命之花。但就像接下來甄嬛所問的,「花朵也有薄命的嗎」?——其實花朵就是花朵,它的開放,只和節氣、時令、生命力等因素有關。
所謂的「薄命」之說,只是人們強加的感情,一朵花,簡簡單單,明明白白,沒有那麼多的愛恨情仇加身,否則,力氣在開放的過程中就耗盡了,哪還有力氣結果子?
園裡那幾棵野生的葫蘆花謝後,結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葫蘆。某一日,我摘了一個,回家炒菜吃。哪知熟後才知其苦異常,簡直苦不堪言!不解,葫蘆怎麼會是苦的呢?
當日把此事發微信朋友圈,一友解釋,他聽老家的人說,葫蘆要打尖,不然結出的葫蘆就是苦的。我對此說法心存疑問,懷疑是品種問題。後來翻看《本草綱目》,忽然發現有「苦瓠」一說。苦瓠,也稱苦匏、苦壺盧。
「原種味道甘美,忽然變成像苦膽一樣味苦而不能吃,據說是因為農家種法不當,用雞屎給它上肥,用尿澆壺盧根,結果使其味變了。」並且說,吃了苦瓠,會中毒。我一想,我就是用雞糞當肥料的——也許這才是根源所在。
知道那些葫蘆原來是苦葫蘆,又因為它們的存在,嚴重影響蔬菜的生長,我就把它們統統砍了去。哪知沒有砍乾淨,後來發現,園門口還有一棵,不久又長大了,並且爬上了籬笆,在那裡又開出許多大而美麗的白色花朵。
我就沒再管它。挺好看的。
編輯 | 逍遙
蘭闍田園耕讀基地首席研學顧問
▼
劉娟,現居鄭州,曾做過媒體人、策劃人。
已出版書籍《我的田園生活》。兩年前,劉娟辭去工作,在鄭州郊外租了一小片地,挖了幾孔窯洞,過起了「讀書、種地、寫作」的生活。
劉娟個人公眾號:我的田園生活(wubiansangmu)
▼
行遊以後每期將推出一個猜地標建築活動(僅限國內城市)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不定期有福利哦
回答格式為 城市名稱+建築名稱
如 北京故宮
如果真的不知道快去後臺回復「Q8」吧
你猜我會不會告訴你~
了解更多戳這裡
▼
田園耕讀之旅 | 沒有服務員沒有廚師 放下手機去自然中生活
田園生活 | 耕讀夏令營:認識園裡的植物
BGM:宮內優裡 - 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