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太原不鏽鋼工業園區某企業,剛剛完成了一個緊急的高強鋼加工訂單的小趙,來不及揉揉兩臂,就趕緊快步來到打菜的窗口,要了一個涼拌蘿蔔絲、一個酸辣苤藍絲、一個番茄炒蛋,然後坐下來細細品嘗。
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技術工人,他更偏愛這三樣蔬菜而不是那些大魚大肉類的葷菜,在略顯嘈雜的環境裡,他靜靜地品味著這幾樣簡單時蔬帶給他的感覺。對,就是這個味道,讓他想起來小時候媽媽做的菜,清淡而又清香,還混合著絲絲的酸、辣、甜。而這,正是廠裡給予辛苦勞作的員工們的最好的補給,既保證了營養健康,又慰藉了鄉愁。
算了,不裝了,這鼎鼎有名的「舌尖體」模仿起來還挺難的,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
最近在太原太鋼大明的員工食堂,大家發現有幾樣蔬菜特別搶手:涼拌蘿蔔絲、酸辣苤藍絲、番茄炒蛋、萵苣肉片……
為什麼這些普通蔬菜會比那些雞魚肉蛋類的更受歡迎?
食堂的大姐道出了原委:這些蔬菜都是我們廠自家產的。
好奇怪啊!難道太原大明不再加工鋼鐵改種菜了嗎?
如果你來到廠房的背後,就會發現答案,沒想到這裡還有這麼美的一派田園風光啊!
一塊塊整齊的田地,一壟壟綠油油的蔬菜,已經爬到架子高處的黃瓜豆角、開始抱芯的包菜、肥大的苤藍、碩果纍纍的番茄、葉片張揚的萵苣……當然,除了負責「物質文明」的蔬菜,還有負責「精神文明」的如火的玫瑰、如夢的三七景天……
而這一切都源於幾年前的一個創意,當時廠內有著大片空地,荒著確實可惜。領導提議不如種點瓜果蔬菜吧,既能美化環境,還能增加夥食品種,吃著也放心。於是很多員工自發加入到了種菜的活動。雖然大家工作很忙,就用工餘時間來翻土、播種、澆水、施肥……那種親近自然和土地的感覺真的可以讓人身心放鬆,有時候根本感覺不到勞累反而是種享受。有人玩笑說,「農夫、山泉、有點田」,這人生三大理想一下就實現了兩個,能不幸福嗎?
這還真是,古有陶淵明名篇《歸園田居》令人嚮往,今有太原大明工業文明和田園生活相映成趣。
貧瘠的荒地可以變成生機勃勃的豐饒田園,這是為什麼呢?
無他。埋頭耕耘,自有收穫。
太原太鋼大明人就是這麼想、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