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網上流傳出的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刷屏,除了朋友圈,更得到了多家正規媒體的轉發,甚至在微博上一度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有的網友表示得重新學習拼音了,還有得網友對這些修改莫名驚詫,表示強烈反對。
然而,罐頭文藝和江蘇文藝廣播眾多普通話水平一級甲等的主持人們鄭重地告訴你,這件事其實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假新聞。
19日,就在全國人民沉浸在元宵節的喜慶氛圍之中時,網上突然流傳開很多漢字的讀音都進行了修訂。這讓不少網友紛紛感嘆「上了個假學」,更有網友感嘆:這是在向「讀錯字的惡勢力」低頭。下面先讓我們看一下假消息是怎麼說的。
漂亮的九宮格構圖,看似言之鑿鑿的信息內容,還真是讓人不得不信,一夜之間語文課代表們哭暈在洗手間。
在網上尋根溯源,搜索一下這條新聞的出處會發現這條新聞來自微信平臺上一個名叫「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帳號。
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公眾號,確實挺有迷惑性,因為其帳號的頭像居然頂著一個【國徽】!可該帳號的運營主體卻並不是任何國家機關,而是一個廣州的培訓機構……
針對假新聞,《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和國家語委漢字與漢語拼音研究室副研究員何瑞表示不可以改讀音,因為目前網上流傳的是尚未正式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非正式稿。
而對於「改拼音是否應少數服從多數」的問題,兩位專家均表示贊同,稱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有個緩慢的變化過程,因此標準讀音也應是動態的。
說白了就是整件事情就是某社會培訓機構擅自將尚未正式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中的內容以正式消息的形式進行擴散,貌似嚴謹的假新聞迷惑了眾多網友。
針對已經闢謠的假新聞很多網友紛紛發表看法,即便學生時代吃過讀音考題虧的網友也表示:還是不要輕易改吧。總體來看這屆網友面對假新聞的時候三觀還是挺正的。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個字不同的讀音代表了不同的意思,甚至代表了不同的詞性。學習漢字更要從字形、字義、字音、字源等方面入手,這樣才可以深入體會漢字的魅力。
最後安慰一下眾多語文學霸們,你們多年的苦學並沒有浪費,今晚可以睡個安穩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