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喬傳》熱播中,其原著網絡小說《11處特工皇妃》卻涉嫌抄襲?

2021-03-03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編者按:由熱門網絡小說《11處特工皇妃》改編而成的《楚喬傳》正在熱播中,然而,《11處特工皇妃》卻被指涉嫌抄襲。據悉,這並不是該網絡小說第一次陷入涉嫌抄襲的風波之中,早在2015年,就有讀者稱其涉嫌抄襲多部小說。近年來,不少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都曾遭遇抄襲詬病,網絡文學今後的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原標題:網絡文學保證原創方能源遠流長

  由熱門網絡小說《11處特工皇妃》改編而成的《楚喬傳》於近日開播,並引發觀劇熱潮。然而,《11處特工皇妃》卻被指責涉嫌抄襲。不久前,網絡作家蕭如瑟發文指出《11處特工皇妃》涉嫌抄襲了其作品,並對相似之處進行了列舉。

  據悉,這不是《11處特工皇妃》第一次陷入涉嫌抄襲的輿論漩渦中,早在2015年,就有讀者指出《11處特工皇妃》涉嫌抄襲《九州縹緲錄》《限制級特工》《紫川》《帝王業》《甄嬛傳》《斛珠夫人》《尋秦記》等多部小說。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都曾遭遇抄襲詬病。比如,備受關注的《錦繡未央》涉嫌抄襲案將於近期開庭審理,金庸訴江南侵權案正在審理之中等。那麼,能帶來用戶、流量和版權財富的網絡小說,緣何屢遭抄襲爭議?

  筆者認為,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近年來,從網絡文學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來看,由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發發展以及手機、平板電腦和電子書閱讀器等智能終端的不斷升級,文學作品的閱讀方式逐漸從傳統的圖書向網絡轉移,這給網絡小說的發展提供了「成長的沃土」。與此同時,網絡小說高產、低成本、高回報等特性也不斷顯現出來。為滿足廣大用戶的閱讀需求,一些作者在看到故事情節新穎、人物設計巧妙、文字描寫優美的作品時,開始通過「借鑑」等方式來豐富自己的作品內容,這導致很多網絡文學作品都給人似曾相識的雷同感。

  其次,網絡小說種類和創作思路都相對固定,比如,種田文、重生文、穿越文、同人文等都有一套可以信手拈來且較為固定的情節、元素和故事走向等思路,要想衝破這些創作束縛,完成一部優質的原創作品,需要作者具有較強的原創能力,而不少作者缺乏這樣的能力。

  再者,一些網絡文學編輯為保證盈利和迎合粉絲喜好,會傾向於上架和推廣熱門網絡小說的「同款」作品。與此同時,一些網絡作者要想成為「網絡大神」,必須保證快速、高產,一天三千至五千字的更新只是基礎,有些作品達到日更新量上萬字。為了保持粉絲活躍度和吸引讀者投票、打賞等,一些作者自然會東拼西湊其他作品。

  最後,「自動寫作軟體」的誕生,也為網絡小說作者提供了創作的「捷徑」,這種軟體能從其他文學作品中摘抄、整理、組成作者所需要的內容,成為了抄襲的幫兇。

  在智慧財產權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所有的智慧財產權都應受到嚴格合理的保護。在資訊時代,雖然作品的傳播途徑不再僅限於書本,但這並不意味著獨創性的作品可以被免費共享,作者的權利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越來越多的讀者成為網絡文學「打假」的主力軍和志願者,這也是公眾版權意識提高的體現。

  筆者認為,要防止網絡文學「千篇一面」的現象,一方面,網絡文學平臺應當建立對所發布文學作品是否涉嫌抄襲的防範機制,賦予平臺一定的審查職責和義務;另一方面,在作品或據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在向公眾傳播後,涉嫌被抄襲的作者應堅決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嚴懲抄襲者,掐斷其利益獲取的路徑。當然,這兩點僅能作為外因來幫助扭轉網絡文學作品抄襲的不正之風,提高網絡文學作者的原創能力,鼓勵其專注原創和創新,方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還網絡文學一片淨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 代麗潔)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文章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責任編輯:趙世猛 編輯:呂可珂 石焱)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